枭雄入赘后 第184节(1 / 2)

江北再困顿,户口田地也远远比江南多,朝廷下了狠心,从百姓嘴巴里抠出米粮给军中将士,支撑三五月不是问题。三五个月,照着薛军这么吃,怕是连地主家的余粮都要见底了。

眼下借倒是能借,可薛军拿什么还呢?今年若是有旱灾,百姓颗粒无收,拿什么过活呢?

老爹借粮的同时不得不给薛进去个信,叫他最好速战速决。

薛进也有些为难,他体恤麾下士卒,向来不愿强行攻城多伤人命,按说只需再围攻一月,这两处要隘便都可得了。

可正如老爹所担忧,这一月损耗太大,帝军又仿佛是杀不尽的,一旦他军资紧张,帝军再度兴兵,那纵使得了这两座城池,要想守住也免得劳民伤财。

西北人好不容易在江南扎下了根,有了一定基业,不到万不得已,薛进不想和百姓之间的关系闹僵。

咬了咬牙,下令强攻。

这无疑是一场乱世以来最为艰难的硬仗,足足打了三天三夜不曾停息,运送补给的船只跑了一趟又一趟,来时装满火药弓箭,离去时满满当当的尸首。

终究是夺取了云麓城和云堂房。

薛进在云堂房稍作喘息,下一步便要与顺清的李善联手攻打九尧,九尧一破,渡江之战就算大获全胜了。

变故出在三月下旬谷雨这一日。

楚熹一清早起来,忽然发觉庭院里的梨树开满了嫩黄小花,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墙角积了许多时日的残雪终于彻底化开,青石板一片湿漉。

经历了这么久的寒冬,乍一看这幅春暖花开的景象,楚熹不免略感欣喜,长长的伸了个懒腰,楚楚也脱掉了厚重的斗篷,换上春日里的袄裙,在院里与小丫鬟追逐打闹。

可随着天色渐暗,乌云蔽日,楚熹隐隐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在她要去找老爹时,老爹先急慌慌的找上门:“糟了糟了!这雨眼瞧着是要下起来了!那云麓城每逢大水必被淹啊!”

楚熹闻言,心里一凉。

果如她所料,这天儿一夜回春,骤然转暖,沂江上游的积雪和冰层都化成了水,豪雨将至,春汛来临,江河暴涨,地势极地的云麓城难逃此番洪涝,恐怕城中的粮草和火药有一半都要受其害。

帝军定会趁势反攻,从薛军手里夺回云麓城。

云麓城一旦被帝军占领,云堂房这块要隘就成了海中孤岛,只有被团团围攻的份。

“怎么会这样……”

楚熹简直不敢相信,长达四五月的寒冬,竟在这等紧要关头结束了,哪怕再迟半月,薛军也可一鼓作气攻下九尧,从此在江北站稳脚跟了。

老爹也气得直拍大腿:“真是老天爷都在和咱们作对啊!”

话音刚落,豆大的雨水便洒洒而来,噼里啪啦的砸在屋檐上。

作者有话说:

这段剧情卡了我一天一夜,勉强算是理顺了(马上就要开启最后一个地图啦!)

第139章

寒流骤退,豪雨春汛,江北多处支流决堤,三两个时辰的功夫云麓城积水就没过了脚踝。

廖三正着急忙慌的命兵士抢救仓中粮草火药,忽有云堂房驿使前来传信,是薛进下令命全军撤出云麓城。

据驿使所言,云堂房那边已经开始撤离。

“三哥!咱们牺牲了多少弟兄!好不容易才把云麓打下来!岂能就这么拱手相让!”

“他娘的!你当老子想撤!”廖三手都在发抖,可军令如山,容不得他不遵从:“仇阳呢?快,叫他率领两万铁骑守住北边城防,免得沂都城的帝军趁势反攻,无论如何,要把粮草火药全数运出去!”

“是!”

幸而云堂房的命令来得及时,云麓城内十几万人马在帝军尚未兴兵攻至前撤回了安阳大营,虽遗憾丢掉了这座辛苦打下的城池,但好在及时止损,没有因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涝徒增伤亡。

可此番撤离,带来的后患却不少。

薛军兵士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攻占江北两处要隘,原以为再过不久就可以大获全胜,正摩拳擦掌,士气高昂,未曾想天公不作美,竟在此时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一夜之间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只能顶风冒雨的狼狈逃窜,一个个就像霜打茄子似的萎靡消沉。

而帝军恰恰相反,不过睡一觉醒来,天地换了颜色,万物回春,艳阳高照,打破了那“上苍降怒,天要亡周”的传言,紧接着豪雨突至,河水暴涨,兵不血刃的就将薛军逐出了江北,轻而易举夺回要塞。这是何等的祥瑞之兆!

区区西北荒蛮子,一帮不入流的反贼,想推翻朝廷,做主辉瑜十二州,当真是痴人说梦!

胸怀此念,帝军士气大涨,竟显现出几分所向披靡的势头,不仅重新占领了江上水道,还三番两次渡江而来,围攻薛军的驻兵大营。

这样的纠缠一直持续到盛夏三伏。

如百姓们所料那般,极寒之后果然迎来了一场大旱,整个雨季不见一滴雨,许多田地都干裂了,常州境内虽有沂江水渠灌溉,但兵士们一心征战,春耕之际荒废了不少良田,丘州亳州的收成不及往年一半,而合州几乎颗粒无收,老百姓全靠着旧年囤粮勉强度日,再无余地供养薛军。

“哎……”楚熹捧着一本厚厚的账册,止不住的摇头叹息:“入不敷出啊,这每一样军资都是入不敷出,粮草反而不算最紧要的,你们俩……你们俩可不可以学学常德那边,多动脑子,能省则省。”

廖三和仇阳坐在躺下,两手放在膝上,一个赛着一个的乖觉。

这种须得豁出去脸皮的差事,还得廖三张口:“少城主想必也晓得,帝军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日了,只要咱们熬过这两个月,他们一准是不攻自破。”

江南大旱,江北好不到哪去,只是仗着地大物博,仍有丰收之乡,才顶上了粮草缺口,可那到底是近百万兵马,要稳住士气,少不得一顿吃喝。

廖三这话倒也不虚。

楚熹扫了眼仇阳,轻叹道:“我从安阳乡里调了二十万石粮草,亳州那边运来火药十车,至于旁的,实在有心无力。”

廖三闻言立即面露喜色:“够了够了!薛帅说得果然不错!少城主永远留着后手!末将佩服!佩服!”

“呵,你们就在背地里算计我呢是吧。”楚熹将账册重重拍在桌上,佯装恼怒道:“这二十万石军粮可是乡里百姓埋头苦干三年才攒出的富余,别妄想吃白食!要还!”

“当然还!西北还有一个半月便秋收了,今年少说能有一百万石,到时连本带利的还少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