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九章 回师4(1 / 2)

妖女哪里逃 开荒 2239 字 2天前

“这不可能!”大将军梁亨愣了片刻之后,就一声冷哼:“七十万的煞尸恶灵都是死的吗?就任李轩他们屠宰?伤亡居然还在千人之内,哪怕古之神将也不可能做到,是袁校尉你的部下传错消息了吧?”

上皇正统帝也难以置信,他摇着头不解的道:“这消息的确荒唐,据我所知,故辽太后述律平可是曾在阿保机晚年代替他征战过沙场的,是深悉兵法的巾帼枭雄。

述律平麾下的二十七万皮室铁骑更非同小可,它们的战力绝不会逊色于蒙兀人的怯薛军。李轩手中那区区十万兵马,如何能是述律平的对手?”

正统帝也怀疑袁彬的部下是传错消息了,二者反过来还差不多。

在他们原本的预判中,李轩以十万军出击承德,无疑是自蹈死路。

绣衣卫校尉袁彬则一声苦笑,再次躬身:“陛下,大将军,属下认为这消息应该是真的,当时李轩令人封锁战场,符箭,信鸽,灵禽之类都不能出入,我的部下舍去了性命,才将此战结果传递出来。

属下为确证此事,曾尝试联系蒙兀人与那位前元天师张观澜,可至今都无回音。”

大将军梁亨与上皇正统帝不由互视了一眼,面上现出骇异之色。

他们可以不相信袁彬的那些部属,可张观澜没有回应这一事,却说明情况严重。

孙太后则青冷着脸问道:“是否有详细的战况?他究竟是怎么赢的?他又是用了什么样的阴谋诡计?”

袁彬微一摇头:“臣不知,我那部属只能传出极短的信息。他除了说明战况之外,就只有寥寥二十几个字——”

此时他深深一个呼吸,语声铿锵如铁:“他说李轩的神机左右营与全火枪战法,有万军辟易之威,万不可力敌!”

“万军辟易?”

大将军梁亨一声嗤笑,万分不屑:“无知之见!梁某平生,还没见过能万军辟易的兵马。。”

不过他的眼中却现出了几分忧色。

如果李轩真的在承德千户所获得大胜,那么京城的局面就很可虑了。

蓟州镇本就有雄兵二十余万,如今还有从山东与河北调集的十万客兵。这些兵马,都分驻于古北口与喜峰口等地,其中距离京城最近的都不到三百里。

一旦北面述律平的威胁消失,这个庞大的重兵集团随时都可进入京师平叛。

正统帝也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如果李轩那逆贼挥师西进,需要多少时间抵达京城?”

“臣估计至多两日,他们的前锋就可抵至京城。”袁彬也是知兵之人,他当即抱拳:“如果是全员骑行的方式急行军,可能用时十二个时辰不到。据臣所知,冠军侯手中的战马与地行龙,数量不下十二万。”

正统帝不由蹙起了眉头:“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一日之内拿下乾清宫?梁将军——”

“臣一定全力以赴!”大将军梁亨没等正统帝说完,就抱了抱拳道:“只需陛下给我足够的人手,臣定能在一日之内攻陷乾清宫。

不过为防万一,也请陛下封锁蓟州镇方面的消息,另请陛下召集京城附近的卫所军。如果李轩胆敢起兵谋逆,那么臣只需有二十万兵马,就可为陛下破此逆贼!”

正统帝当即精神复振,恢复了不少信心。他对梁亨的用兵之能,还是很信任无疑的。

此人昔日可是以弱势兵力,正面硬撼过瓦剌也先的。

而此时京城中的京营禁军虽然有一大半都出征在外,可还有‘十团营’的八万精锐与‘五军营’的十万人兵马。

除此之外,京城周围还有大量的卫所军。

得益于少傅于杰的整军,这些地方卫所都是训练有素,甲具精良。

所以别说是二十万,他们在这两日当中,召集三到四十万人都不成问题。

此时孙太后却忽然开口:“李轩既然能在承德千户所击破述律平,袁彬的部属又不惜性命传信提醒,那么这神机左右营不可不虑。我们能不能从他们的家人下手,直接瓦解其军?”

梁亨不由暗暗赞叹,心想真不愧是太后。

需知京营中的所有禁军,要么是从卫所中选拔精锐,要么是从京师附近与北直隶一带招募。

从神机左右营将士的家人下手,这手段恶毒而有效。

他正想说‘此诚为良策’,就见对面的绣衣卫校尉袁彬皱着眉头:“太后娘娘,此策恐怕行不通。几个月前,朝廷发卖那些盐商资产的时候,李轩曾经向天子请旨,从河间一带拨出五千顷良田,用于置换神机营将士家中的土地。

由于河间府距离京师只有几百里的距离,还有运河通连,水系发达。朝廷拿出的也是上等的水浇地,又有一定的银钱补贴,房屋也是抄没来的青砖房。所以神机营将士的家属无不趋之如骛,许多人都阖家迁至河间府。”

梁亨听到这里,就不解的问:“袁校尉你到底想说什么?”

绣衣卫校尉袁彬面色清冷:“就在半个月前,漕运总兵李承基以肃清盗贼与白莲教为由,调集三万漕兵入驻河间府!”

众人顿时就心中有数了,漕运总兵李承基正是李轩之父。

梁亨不由暗暗心惊于李轩的谋算深远,他随后就摇了摇头。

心想任李轩老谋深算又如何?只需景泰帝与皇太孙一死,陛下就能彻底掌握大义名分。那时李轩即便有通天之能,也只有败亡一途。

此人如敢提军入京,他会在战场上让李轩知道,什么是兵法战阵,昔日力敌瓦剌也先的镇朔大将军梁亨,又是什么样的成色!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还有一件更紧要的事要做。

※※※※

大约两刻时间之后,上皇正统帝来到了太和门议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