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深入虎穴(1 / 2)

新三国策 晶晶亮 2221 字 3天前

第一百七十一章 深入虎穴

面对死亡,阎行退缩了。他无奈的撤回刺向马超的断矛,架过马岱砍来的大刀,待他再换过兵器时,马超已得到部卒的遮护,奔出重围向北原城下退却。

阎行有心追赶,却被城上如林般射落的箭矢迫退。

“马贼,且便宜你这一回!”阎行恨恨的甩下一句狠话后,率兵回营。

马超是困兽犹斗,只要他还在城中,阎行就不怕他能飞出手心去,而结果了马超,也就意味着在西凉的年轻一辈中,再没有人能和自己一较长短了。

城中,遭到阎行暗算的马超捂着受伤的左胁,在左右部卒的携扶下,艰难的下得马来,有几个伶俐的赶忙抬过一张搬运伤员的木制床塌。

“你们做什么,这一点伤还死不了人!”马超怒目而视。不管阎行的手段光明与否,让阎行所伤对于一向自负的马超来说,可以算得上是耻辱。

稍臾,马超缓过一口气问道:“瑾之,阿爸怎么说?”

马岱黯然低首,不敢正视马超的眼睛,他喃喃说道:“大阿爸让我们继续坚守半月,他说现在调不出援兵来增援!”

马超气撞胸口,一口鲜血从嘴角涌出,他悲愤的大声道:“阎行有万余兵马,我城中守卒只剩下了不到七百人,这仗如何坚守得下去,万一北原有失,冀城也保不住,这个道理难道你没有和阿爸说吗?”

马岱长叹一声,道:“大阿爸说了,金城的韩遂主力已迂回到了平襄一带,北面的情况也同样吃紧的很,现在庞德正率师堵在上邽,无法回救我们!”

马超盛怒之极,他怒喝道:“韩遂有多少兵力,阿爸他不清楚吗?北原城外阎行的兵卒足有一万以上,再除去守卫金城老巢的兵士,韩遂还能派出多少兵力来?”

“阿爸说韩遂和石城程银、庄浪张横达成了同盟,他们三家合兵对付我们一家,北部的兵力超过了三万人。”

“放屁,韩遂是什么人物,边章被他阴死的例子就在前面,程银、张横再蠢再笨,也不会去和他搞什么联合,这阿爸难道还看不出程银、张横只是在虚以应付吗?”马超大声质问道。

西凉一带的割据势力大大小小总有十几股,韩遂和马腾是其中最强大的二股,其余的程银、张横、杨秋、李堪等各据两三城或一郡,对于他们来说,依附强者一方是当然的选择,这是他们为避免被攻灭不得不履行的举动。

“大哥,阎行这小子摆明了就是要我们死,怎么办?”马岱问道,刚刚过了二十岁生日的他颌下的胡须刚刚长出,年轻的下巴上笼过一抹黑线。北原现在切切实实的成了一座孤城,外无救兵,内无粮草,马岱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原本还有一个期盼的守卒在得知援兵无望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就此崩溃。

马超的脸上因为失血过多而变得刹白,这倒让他比平时更添了一股子凛然无惧的神采,他艰难的挺了挺身躯,笔直的站定,然后指着前方的一段残墙道:“瑾之,你还记得先祖伏波公曾说的那句话吗,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你我既是马家子嫡,当时刻牢记此训,不敢相忘。”

伏波公即是建武时的名将马援,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值匈奴、乌桓袭扰汉庭北境频繁,当时马援年三十而立,心中感慨未能效卫、霍驱军漠北长庭,次年秋,马援向光武帝刘秀请缨率三千骑出高柳,巡行雁门、代郡、上谷障塞,乌桓在侦察出汉军的动向后退兵而去。

北原外五十里。

陇山之隈的落日,伴着深秋的丝丝凉意,迎面袭来。

在武都郡历阳通往北原城的道上,一支由三百剽悍壮士组成的小商队正行进在路上,他们的手中虽然没有持着兵器,但背上的行囊中却都鼓鼓的。

当先,并排行走着一白一红两匹高头大马,白马名曰踏雪,如其名通身上下无丝毫的杂色,红马名唤胭脂,赤红如夕阳下的晚霞。

骑行在这两匹马上的是一对年轻男女,男的丰韵流采,女的娇蛮可爱,他们的穿着是一付大豪世家公子小姐装扮,在白马的鞍挂之处,一杆银枪静静的躺在那里,无声无息的,象是知道主人总有一天会再启用它似的。

“云哥哥,前面的这座山就是陇山,我们翻过这里就能到达北原城了,也不知道父亲和大哥现在怎样了!”女子微颦秀目,持起马鞭,轻轻巧巧的一扬。

“放心,这一路上我们遇上的商贾都只是说凉州战乱得紧,只要仗还在打着,就说明暂时没什么事!”年轻男子笑了笑,安慰道。

陇山山势雄壮,漫山秋叶金黄,巍峨的山峦、天际的晚霞、瑟瑟的落叶、远行的商旅,这一切就如同一幅描写塞外苦旅的长卷,透着一丝让人无法释怀的肃凉,带着一抹令人感伤莫名的冲动。

这一队行路的商贾正是扮作西入陇右的商贩的赵云、马云璐和杜畿一行。

马蹄得得间,赵云的手抓住了鞍挂上的银枪,他的眉头越接近凉州越是皱紧,根据多种情况分析,马家在天水郡的抵抗相当的艰难,尤其是北原城的战况已经到了极度危险的境地,果然再没有援兵出现,马超在三日内必亡。

“大家取出兵刃,前面就是交战地界了!”赵云低低的吩咐道。

关山万里,也许是在长期漂泊中养成的一种警觉,与阎行的万余步骑相比,自己的三百将士虽然单挑个个不输他人,但人数少毕竟会吃大亏。

“陇山之险峻如果名不虚传,昔日汉武屯边,这里可是第一站!”在赵马两人身后,一个中年文士左右观察着周围的山势走向,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