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山 第118节(1 / 2)

望春山 假面的盛宴 2099 字 13天前

这合村的法子本是他突发奇想,也是他清楚经过这场事,别的村也就罢,这个村的人以后的日子大抵是难熬了。

本来人就少,出这么一场事,以后晚上还能睡着?可官府又没能力管着这群人,只能临时现想办法。

如今看来,这法子好像还不错?

.

说干就干。

可能农人的忧患意识都比较强,就在议论之间,已经有人付诸行动了。

这些乡下人也是奇怪,平时因为争水都能喊齐人打上一场,临近的村子之间鲜少彼此没有仇的。

可如今倒好,一切都尽弃前嫌,一番商量下来,定了地方,就开始号召村里的汉子们干了。

呼呼啦啦百十号壮汉,有的拉着家里的拖车,有的推着家里独轮车,有牛车就把牛车借出来,一起去附近一个据说长了一片大毛竹的地方砍竹子。

中午,本来薄春山没打算留在这里吃饭,可当地人硬是要留着他不走,说有什么地方还要让他看看指点指点的。

估计也是清楚头一天合村,可能多少会有人不愿意,有官差在也是个震慑,薄春山心领神会,索性就留了下来,吃了一顿地地道道的农家饭。

饭也不是什么好饭,唯二的肉菜就是冬天腌的腊肉烧了一盆,还杀了只大公鸡,酒也是自家酿的土酒,可薄春山吃得格外香甜。

这一刻他格外神清气爽。

人的心情就是这么奇怪,在来之前他还心情低沉,可来了之后,遇上了这群农人们,看着他们为了求生各种奇思妙想,他突然就觉得似乎没什么事过不去。

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只要那股气儿在,办法总比难处多。

临到下午他们要走的时候,围墙已经竖起来好一片了。

而且几个村都商量好了,现在先把人都聚在一个村里住,都带上值钱的东西,其他东西就暂时不管了,粮食也都藏在各家地窖里,应该不会丢。

晚上安排人巡夜,多安排些人,打着火把巡夜,吓得倭寇不敢来,等过两天围墙做好了,他们的心暂时也就安了。

这个法子很不错,薄春山走得时候格外安心。

回到县里时,已经是傍晚了,他们先回了民兵团。

薄春山问了问今天他不在时的情况,又把该安排的安排了下,出来时,听见一群民兵在那儿说话。

“其实我今天跟着老大出来,心里还有点害怕,想着要是撞上倭寇咋办,要是倭寇比我们人多咋办?可老大都亲自来了,又挑中了我,我不能不去。去了那村子后,我看那个老汉看见我们眼睛一亮,吆喝着官差来了,那一村的老老少少朝我们奔来时,老子的眼泪差点出来了……”

有人打趣:“你小子就是怕死,扯别的做什么。”

“滚滚滚,老子才不怕死,你懂个屁!”说话的人声音突然放小,神情有些扭捏,“我就是突然觉得吧,我似乎还有点用?”

一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沉默了。

薄春山身后的熊瑞道:“我刚来时,挺看不上这些人,油腔滑调,人也奸猾喜欢耍小聪明,还吃不了苦,总是叫苦连天,还喜欢抱怨,据说以前是一群小地痞小无赖小混子。可这是你找来的人,我是被派来帮你练兵的,我只管帮你练兵就好。现在看来,其实你找这些人来也不是无用。”

薄春山转头,挑眉,表示不解。

熊瑞不答反问:“你知道一个真正的精锐之师,最应该具备的是什么吗?”

“什么?”

“信念。”

“信念?什么是信念?”

“每个人的信念都不一样,左不过是有一些想保护、想守护、不想失去的东西。只有有信念的人才能无惧,你们这里的卫所兵士打不过那些倭寇,说到底是他们没有信念,可我现在在这群人身上,竟然看到了信念的种子,虽然很渺小,但已经点燃了。”

第98章

熊瑞有些感叹, 似乎在透过那些民兵在看什么。

“你总算愿意透露你和邵大哥其实不是东南沿海一带的人了。”

其实薄春山早就有所猜测,不是因为口音,事实上邵千户和他手下的兵, 除了个头比常人高以外,从外表是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卫所的士兵嘛, 比正常人高也是正常。

让他觉得异常的是那股气质, 那股精神劲儿。

薄春山不是没见过别的卫所兵士,怎么说呢,也不好形容,就是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不是一类人。

尤其是熊瑞和钟山来帮他练兵后, 从表面上看这两人以前也就是个百户, 可他们练兵的那些方法, 教给民兵的那些组合阵, 甚至私下给他开小灶的那些东西, 反正薄春山不觉得是一个卫所的普通将士能懂的。

如果东南沿海一带的兵都是这种兵, 何愁那些倭寇不能平?

且薄春山总觉得这两人有心事,钟山也就罢, 他因腿的缘故,管的主要是后勤, 本身也很少出来和人打交道,可熊瑞不一样,薄春山跟他接触较多, 自然能看出些东西。

开始他以为两人是初来乍到, 从堂堂的卫所将士沦落到一个地方民兵团来, 觉得不习惯, 或是屈才了, 后来才发现不是。

“我们从来也没隐瞒过, 只是觉得没必要去提,我们虽不是东南沿海一带的人,但都是大晋的人。”

这话里的意思就有点多了。

什么意思?

之后随着熊瑞的诉说,薄春山才明白怎么回事。

大致来说,邵千户和他手下这班人都是从川贵那边过来的,因为带兵很有一套,便被朝廷调来了东南一带帮忙平倭。

一开始来,邵千户和他手下这班人是怀着雄心壮志来的,他们也听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狂,闹得民不聊生,就想扫平倭寇,还百姓一个安稳。

可谁曾想,现实却远不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