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祜抬头,认真地问:“四哥原先的预想为何?”
雍正手中忽然多了一纸折扇,边潇洒地扇动边道:“亡国。”
胤祜无言以对,再如何,弘历也不至于亡国,那得荒唐残暴到何种程度,要以亡国为标准,现在的情况何止是好很多,弘历简直称得上是明君。
不过经他如此一说,胤祜的心情也平复下来,能够平静地看待这三年私库的账目。
“皇上还在遵从四哥当年未完成的遗愿,这一大笔花销便占据大头,其余私用银钱虽逐年增长,不过今年这一场旱灾,私库又空了许多,宫中上下都在节衣缩食。”
连养心殿的份例都缩减了,皇陵的修建也并不紧迫,从这里看,皇上私心不盛,登基之时想做盛世明君的初衷和宏愿并未改变。
“先前听说皇上有秋狝的计划,恐怕这两年是不成了。”
雍正道:“这些年八旗子弟都养尊处优起来,好些人血性尚不及额乐一个公主,是得多用几场秋狝磨炼一二。”
胤祜摇头感叹:“莫说他们,恐怕臣弟如今的马上功夫都比不得额乐了。”
“任人以才,你的才能本就不在战场,只是如今这八旗多无所事事,如何不教人怒其不争。”
胤祜看皇兄脸上怒意显现,也不好再说什么添火,事实上他们都明白,八旗之所以会如此,归根结底还是朝廷对其过于优待的政策,可大清的根底是八旗,历代帝王嘴上说着满汉一家,实际从来没从心底信任汉人的拥护,对八旗的优待便无论如何也不会停止。
包括曾经的雍正,便是再如何整顿八旗,也不敢削八旗。
至于现在嘛,一个驾崩的先帝,如何想基本没有意义,胤祜能帮忙做些事也不能抵消先帝统治力已经消失的事实。
事实是怅然的,不提应该就能当作安好,胤祜转而道:“听闻朝中依旧每年都会拨一些钱至造船和火器研制上,想必四哥想要再次出使西洋的计划,还有实现的可能,只是不知在何时。”
“与在内务府任职相比,我还是更想参与出使西洋。”
“你曾随使团出使过,若有下一次,想必会是首选。”雍正遥望远方,“朕也想亲自去看看。”
胤祜叹气:“得学学二十哥,他怎么就那么闲适……”
雍正瞬间一脸嫌弃,“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也不为儿孙前程考虑一二。”
胤祜觑着皇兄的神色,小心道:“可四哥,二十哥都已经是亲王了,以他的性子,决计不会再管儿孙的爵位。再说,我额娘说了,也不是非得人人都要上进,二十哥不仗势欺人、嚣张跋扈,安于现状也无妨吧?”
“哼,若人人皆如他一般,我大清岂不完了?”
“人人皆如二十哥,本就是不可能的。”胤祜不免好奇,“您从前便一直对二十哥颇有不满,就是因为觉得他不思进取吗?”
雍正面无表情,“朕只是见不得旁人过得比朕好。”
胤祜:“……”
雍正挥了挥衣袖,背手道:“朕晚间要赏月,你可要一同?”
胤祜手指敲了敲书案上的公务,假笑:“臣弟无暇赴约,四哥自去便是。”
“那朕便去寻瑾太妃吧,瑾太妃向来有闲情逸致。”
胤祜瞥向窗外,秋风乍起落叶纷飞,他额娘是有闲情逸致,可惜不傻。
而正如胤祜所预料那般,檀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雍正的邀请,并且附送一对白眼,“秋风瑟瑟,赏月?传出去外人恐怕以为瑾太妃脑子不好。”
檀雅又看向他一身飘逸的白衣,抽了抽嘴角,“不过您跟这时节的夜晚倒是挺配的。”
雍正面对她这阴阳怪气、冷嘲热讽,面不改色,还道:“既如此,朕便一人独赏。”
檀雅善解人意道:“我给您祭一壶酒。”
“朕出去等。”
檀雅让宫女去取两壶酒来,取来后便拿着酒出门,因为借口祭奠宣太妃,是以其中一壶她心里默念的是宣太妃,另一壶才是雍正。
她这倒酒祭奠的举动全都是在院外完成的,祭完还去前头亭子里望了一眼,没瞧见雍正,正奇怪呢,回到院里一抬头,就看见雍正站在屋顶上,下意识“嗬——”了一声。
“娘娘,您怎么了?”
檀雅抚了抚跳动增快的心,“差点儿以为见鬼了。”
可不真就见鬼了吗?雍正站在飞檐上,单手拿着酒壶,潇洒地仰头喝酒,还刻意作出衣袂翻飞的样子,十足的装模作样。
雍正不知是听到檀雅的心声,还是察觉到她的存在,居高临下俯视过来。
那一刻檀雅脑子里忽然闪过“王之蔑视”这个词,鸡皮疙瘩起来,立即收回视线,走进屋里,心道:奇怪的人太多了,今天也是想念她苏姐姐的一天。
第152章
檀雅挂念远在漠西蒙古的柔太妃, 但她身边儿有诸多熟悉的太妃们,环境也熟悉,因而除了少一个人, 日子并无太大不适。
柔太妃便不一样了,本身蒙古的环境习俗便不同,虽说荣城相较蒙古其他城池来说更包容,可她还是会不适应。
而且额乐太忙, 就是为了她尽量减少出城巡查的次数,城中事务也不少,每日一块儿用膳都是额乐硬抽出时间聚在一起的。
倒是两个外孙能陪着她,可孩子们都要读书学习,柔太妃又不想耽误他们的课业, 渐渐便变成了她陪着两个孩子上课。
额乐偶然一次提前过来, 看见她额娘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发呆,心里忽然便有些不舒服,难过有, 愧疚好像也有,只因为她额娘到蒙古来之后,似乎没有她记忆中那般怡然了。
这一定是她的失职。
眼中一瞬间的氤氲, 额乐侧头调整片刻, 方才向前踏了几步, 教众人注意到她。
先生立即暂停授课,起身恭敬地行礼:“城主。”
一开始, 人们还都叫长公主,后来随着荣城的建立壮大, 很多人开始叫城主, 慢慢的, 除了大清来人依旧称呼长公主,基本上所有人都默认称她为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