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反复横跳的局面(二)(1 / 2)

革清 绯红之月 1815 字 5天前

满清二十万八旗军,40-60万绿营兵,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80万军队。一家伙就调集五万军队……雍正一时间甚至觉得也不是不可以。然而这一瞬的走神很快就恢复回正常。

开什么玩笑!五万军队调动与作战,一仗打下来只怕一千万两白银都得念阿弥陀佛。如果从冷酷的角度来看,就算区区霍崇把整个山东占了,大清一年损失也只是少收两百万两银子而已。

当然,霍崇还是得剿灭的。放任不管也不行。雍正拒绝了兵部第二个提议。

比较成熟的文官体系向上头提供建议的时候自然要提出‘上中下三策’。

雍正否定了两策,剩下的就是三路剿灭。江苏与河南各派遣七千兵马,山东二十七营人马虽然损失惨重,就将剩余各营集结,北直隶组建一支人马作为策动。

绿营兵打头阵,八旗军压阵,一共两万人稳妥进军,寻求歼灭霍崇主力。

兵部大臣们看到雍正的神色,就明白这个计划明显得到了赞赏。也都松了口气。当然,最终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如果雍正突然改了主意,兵部也得照办。

兵部下去,雍正就叫上自己真正贴心的十三弟商议起此事。看着四哥的迟疑,怡亲王说道:“皇上,臣以为那五万人马的法子不错。”

“朕也知道不错!唉……”雍正叹口气,“可现在哪里消耗得起。”

自从雍正登基,怡亲王因为有了充分实际工作,已经精通户部差事。稍一心算,就算清楚了五万人马的一些起码支出。

粮食就算是一人一个月一石,因为是山东作战,运费算到天上去,也超过不了运一耗三。

此时米价是一石一两一,一名士兵一个月吃一石粮。花三石粮食的价格把这一石粮食运到士兵手里。撑破天,也就是四两。五万人,一个月粮草需要二十万两。

至于军饷,清朝的兵饷可以分为“坐粮”和“行粮”。“坐粮”相当于固定的工资,“行粮”相当于奖金和出差补贴,在出征时期才有发放,每人每月2两银子。饷米另外算。

这么算,五万人一个月光是‘行粮’就是十万两。

八旗、绿营,不同兵种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光是八旗军,高级兵(京旗前锋、护军)月饷4两,饷米均46斛;马兵月饷3两,饷米均46斛;步兵月饷1两5钱,饷米均22斛。

为了简便运算,把这五万人统统算成一个月2两银子。五万人的‘坐粮’就是一个月十万两。

坐粮与行粮加起来,五万人一个月要给二十万两银子。

加上粮草,五万人一个月是四十万两银子。

按照惯例,出兵前先给每个兵‘借三个月饷银’,立刻就是六十万两。本月的饷银还得照样给。等于是还没开打,一百万两银子就放出去了。

这仗打一年,妥妥的五百万两。然而行军打仗哪里能这么算,随便点用途,整体花费增加一倍就得烧高香了。

一千万两银子是收不了场的。而且战后,战死的要抚恤,没战死的要奖赏。

正常围剿结束的时候,两千万两银子能打住么?

哪怕五万人马剿灭霍崇的计划看着再妥善合理,也是极难选择这一项。

怡亲王知道朝廷财政就是这个地步,只能不提这个话题,转而问道:“皇上,此次由谁领兵?”

雍正在想,其他人也在考虑。在霍崇造反之前,山东根本没出极大灾荒。根据文官们的感觉,这场造反应该是霍崇凭借个人之力搞出来的。与其他朝代席卷天下那种大灾荒引发的造反完全不可比。

既然如此,霍崇的实力就应该非常一般,非常非常一般。朝廷只要派遣大军剿灭,至多不过一年就可以收获全功。谁能收获这个功劳呢?不少人觊觎此事。

月黑风高,正好办事。夜色中,有人仔细查看四周完全无人,这才偷偷到了老十四宅子的后门。刚轻轻敲了两下,门就无声的开了。外头的人虽然有些吃惊,赶紧闪身进去。

没多久,来人给老十四跪下,“奴才给十四爷请安。”

“八哥最近可好?”老十四声音中并没太多友好。

“回十四爷,八爷已经尽力在为十四爷复出忙碌。只是皇上这心思太过坚持,八爷此时也没办法。”

老十四听到这里,心中更怒。这愤怒大部分自然是针对雍正,也有一部分是针对八爷。

当年老十四支持八哥,而没有支持自己的一个娘的亲哥哥。现在反倒成了老十四被雍正召回京中几乎圈禁起来。给老爹康熙守孝三年,老十四实实在在守了三年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