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484. 与天为党(1 / 2)

牛吏 天下九九 2216 字 16天前

一支军队行进在细长的山路上,像是一队运食的蚂蚁,缓慢、坚定又执着。

刘钰抬头望了望头顶的群山,高峻起伏,连绵不绝,山的轮廓与天相接,好像要延伸到世界的尽头。

他叹了口气,心道:“这么又长又险绝的岭道,简直是物流噩梦,可怎么运送军粮啊!”

这条路被称为“乌岭道”,山南北有长岭,岭上东西有通道。是连接河东与上党的一条著名古道,由安邑东行,爬上山岭,经一道险关,向东直至上党郡治长子县。

乌岭又称作黄父、黑壤,山上土壤呈现出灰黑色,给人一种非常厚重的历史感。

历史在此上演过一场大戏,这出戏打破了战国七雄并立的均势,使整个天下失去了平衡。

三百年前,秦赵间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军主力便是经过乌岭道进入上党,两军的战场“长平”就在上党郡治长子县的南方,丹水的东岸。

一天之后,刘钰的军队便到了自古以来的战场上党郡境内。

“上党从来天下脊”,一句话就说明了这儿的地势。上党郡是被群山包围的一块高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因其地势险要,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上党四面是高山,东有太行,南有王屋,西有中条山,北有太行、太岳诸峰,地势高峻,险峰陡立,犹如堡垒一般,俯临河北、河南的平原地带。上党境内山地嵯峨,绝壑深阻,是一块相对独立的地域。

此地对外交通主要靠山间峡谷的隘口和官修驿道,这些交通孔道狭长曲折,有险可依,利于外出而不利于入攻,自上党向四周任何方向出关攻掠都有居高临下、长驱直入之势,而由外部入攻则属于仰攻,易遭阻遏,这是上党的地利优势。

上党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否则当年秦赵两国也不至于以倾国之力在此死磕。自从赵国长平战败,国内青壮都被秦将白起坑杀,势力大减,失去这这个抵挡秦国的急先锋,关东六国再无力量与西方强秦相抗衡,天下统一进入了倒计时。

刘钰只在书上了解到上党的险要,却从未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此时从河东亲临上党,这一路走过来,才知上党之险,名不虚传。

上党太守田邑远出两百里来迎接圣驾,见皇帝与在朝堂之上时大不一样。刘钰此时脸蛋黑红,因走山路,额头上腾腾地冒着热气,虽然一路奔波,却没什么疲态,显得精神抖擞,看起来既有马上皇帝的英武威严,又有着年轻人的朝气。

皇帝这一路除了道路允许的情况下骑马之外,并没有搞什么特殊化,很长一段路就是与士卒一道步行而来。

在他的左后方,是掌管皇帝的舆马的太仆丞乌盖,皇帝的右后方,则是掌管皇帝车驾的车郎中将班登,这两个近臣,一个管车一个管马,如今却只能靠两条腿跟在皇帝的后面。

班登累得气喘吁吁,“陛下,您可真是太能走了,这么远的山路生生走过来,您不累吗?”

皇帝笑道:“班登,当初你与朕牧牛时,多少山路没走过?如今是怎么了?每天养尊处优的,这就走不动了?”

“不是,陛下,不是我,是乌盖走不动了,你看他的小脸煞白煞白的。陛下,您还是乘坐肩舆吧!”

皇帝看了一眼闷头向前走的乌盖,看样子步子是有点沉重,不过也没有班登说得那么夸张。皇帝道:“要坐你们坐吧!朕就想遛遛腿,锻炼锻炼。”

乌盖道:“臣不坐,臣能走,臣陪陛下遛遛腿。”

长长的乌岭道让人烦躁,士兵们内心都有些抱怨,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要走这种折磨人的山道,可一路上见到皇帝与他们一道走路,心里顿时平衡了许多,走路的步子都轻快了许多。只是苦了那些随驾的大臣,皇帝步行,他们总不能坐在肩舆上让人抬着走。因此这一条长长的山路走来,大臣们个个累得够呛。

好在穿过了乌岭道后,队伍来到了上党高地上的盆地,也就是长治盆地,这里地势相对平坦,道路也还不错。随驾大臣们想,这下子总算可以坐车了。可不幸的是,皇帝陛下似乎有无穷无尽的精力,他一点也没觉得累,他要骑马赶路,理由是方便看一路的地形和风光。虽然皇帝体贴地允许大臣们坐车,但是除了年龄实在大体力实在差的老臣们之外,其他人都选择了骑马。

年纪轻轻的乌盖和班登更不必说,皇帝骑马,他们两个近侍不可能去坐车,只好也随着皇帝骑马,而骑马这件事是班车郎中将感觉最痛苦的事情之一。

“还是骑牛舒服啊!”班登叹道:“骑牛多稳啊!可惜,没有牛可以骑,这里的牛真少”

不只是班车郎将觉得难受,随驾众臣都充分体会到了跟着一个年轻皇帝出巡的痛苦。皇帝是如此地精力充沛,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要跟上他的步伐十分辛苦。

上党太守田邑三十五六岁年纪,正当壮年,又有经历又有精力。他一直随在皇帝身边,随时介绍,无论是当地的民生状况、军事地形还是风土人情,全都如数家珍,显见对自己治下的郡务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