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1 / 2)

这下子和刘逸云撕开了姻亲关系,以后刘逸云还想打着姻亲的名号做什么就没人买账了。

还有她把嫁妆带走,刘家一下子都要拮据起来了,想要过回原来的生活,要么伸手贪污,要么接受商户的孝敬,但是这商户的钱接了,也是要庇护的,不然就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他选择怎么做,苏荞初都会看着他,只要他越线,就是送上门的收拾理由。

苏真避着人问了一句:“这棺木……”

这具尸体是一位女乞丐,对方应该是冻死的,她去到的时候还有两只野狗在徘徊。

“我也不知道她叫什么,你给她寻找一个安身之地,点长明灯。”

如果有下一世,希望她能过的好一点。

苏真点头应是。

一行人快马加鞭的回到了都城,这一路上他们没有走水路,而是走陆路。

因为之前大哥就是在江上出的事,显然,刘逸云有这方面的关系,很大可能与水匪勾结,苏荞初就避开了这一条道。

在水在江面上发生争斗,他们这些人太吃亏了。

回到了都城,苏荞初把族内的几个人安排到了客房,先让他们安置下来。

她要先销假。

大哥之前请的假期比较长,现在又请了假,早点休假回去比较好。

面对苏荞初的安排,那几个人也都好好的应下了。

甄婉婉嘴角带笑,“你放心吧,家里有我看着,会好好照顾几位兄弟的。”

苏荞初把这些事情交给她也很放心,回去翰林院,李道臻看着她现在眼睛里都有了光泽,不由在心里感叹,长昌贤弟确实是很注重妹妹,现在帮他妹妹出了这一口恶气,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他没少听人提起,觉得长昌贤弟这事做的不够明智,他妹妹既然已经去了,应该想办法和妹夫拉近关系才是,怎么还断亲了,刘逸云当初考中进士的时候比他还小,未来可期。

指不定就是未来的封疆大吏。

但这是,看个人,冷暖自知,瞧这样子,长昌贤弟是不会后悔的。

苏荞初的精神面貌其他人看到了,也是心里有些感悟,他确实是把自己的妹妹看得很重,如果他还有其他妹妹的话,倒是一个联姻的好人选。

苏荞初回到了翰林院,把大部分心力都挪到了这边。

他现在是正七品编修,手上有整理邸报的活,现在一边干活一边充实自己。

在翰林院忙碌,回去也不得闲,现在因为苏家有白事,不会有人邀请他出去吟诗作对,但过了之后,这是难免的。

闲来赏景看花,兴致一来,就是作诗一首。

大哥的诗句一向有灵气。

她这方面却是远远不及的,虽然父亲不奉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自小跟着大哥一块启蒙念书,但是她学的跟接受正统四书五经教育的大哥不一样。

要是放着不管,之后有人邀请他出去,不得不作诗,她就要露馅了。

她在翰林院的时间整理了近二十年邸报内容,从这些邸报观察上位者的倾向。

他们昭国建国已经有上百年,现在在位的是第四代皇帝,上位不到十年,励精图治,膝下的皇子们年纪还不算很大,不到争夺皇位的时候。

这是最适合发展官员政治抱负的时期。

她在翰林院里早出晚归,别人都以为她在用工作麻木失去妹妹的悲伤,还有就是要赶回之前的进度,这些同在翰林为官的也都体谅他。

苏荞初在忙碌,住在苏府外院客房的三位族人也没有多清闲。

他们隔一段时间就会出去,或者去四周看景,或者去酒楼听别人说说实事,这些也是他们熟悉都城的方式,虽然他们和苏茂初是同族,但是久没有联络,双方都需要观察。

来的一共有三人。

一位举人,奔着谋官的目标来的。

另外有一位秀才一位童生,这两个是奔着苏茂初来的,除去守孝的那三年,现在这是他当翰林的第三年,很快他就要三年期满,分配去别的地方任职了,基本上都是分配到某地担任县令,到那时,他们就作为师爷和幕僚主政一方。

他们三个都是初字辈,年纪最大的是秀才,四十多岁,叫苏良初,中间的是举人,苏霖初,将近四十,年纪最小的是苏敬初,比苏荞初小一岁。

年纪最大的苏良初已经当了爷爷,会出来做事,完全是为了子孙。

他有个小孙子虽然年纪小,但也看得出聪敏伶俐,为了他以后的路更好走,他就看中了苏荞初。

本是同族人,之前的矛盾,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矛盾,只是兄弟两个彼此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不肯相互低头,下一辈也不好做出什么改变,所以就演变成了这样。

现在好了,有人愿意递上台阶。

这里不愧是都城,去酒楼听书,坐在大堂里,偶尔还能看到贵人出没,皇室宗亲也能看到。

都城,果然是天子脚下,贵人辈出。

来这里来是来对了。

他们也在酒楼、文会等地听到了他们对苏家的评价。

因为苏家女被火烧死一事,现在在都城内话题度很高。

多多少少也会掺杂一些别的。

总的来说,这一支风评很好,几代人都夫妻相得,子女友爱,很多人都想要与苏家联亲,就是子嗣不丰,机会很少。

从苏府的下人风气也能看的一些出来,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跟这样的人走,不用随时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