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裴相之死(上)(2 / 2)

天下 高月 2305 字 18天前

“你是说党派之争?”

严庄点点头笑道:“应该是这样,现在朝廷势力已分裂为三党,一派是裴党,裴遵庆、卢奂、王缙;另一派是韦党,韦滔、崔平、张筠;还有一派是新党,就是新成立的枢密处,以裴旻为首,新党还好,只是政见上与政事堂时有冲突,裴旻和裴遵庆大吵了几次,听说叔侄都翻脸了,关系非常僵,不过裴旻一贯痛恨这种政治刺杀的手段,我怀疑是韦党所为。”

这时,李庆安忽然想起了当年他在扬州驿馆险遭刺杀一事,就是韦滔所为,尽管是被他女婿棣王逼迫,但毕竟此人有过先例了。

他笑了笑便道:“裴遵庆为人强势,为维护家族势力不择手段,又想效仿李林甫大权独揽,得罪的人很多,再加上他是右相,杀他可致朝局混乱,无论对安禄山还是李亨都有利,所以他无论被谁所杀,都有可能,我们不要过早下结论,现在当务之急是稳住朝局,尽快选出新右相国。”

严庄默默点头,停一下他又问道:“大将军,河北战事如何?”

“我在过潼关时得到消息,郭子仪撤回了河东,安禄山虽然攻克相州,但他的草料被我斥候焚毁,这个冬天他难过了,河北战事应该会平静一段时间,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我要在长安做一些事情。”

两人又说了一些军中后勤之事,严庄便告辞了,李庆安一个人在大帐中沉思了片刻,便命亲兵道:“去把张知节给我找来。”

.........

张知节是张筠的之子,现在安西军中从军,是一名文职军官,眼下他就在灞桥附近的另一座军营内,不多时,他便随着亲兵匆匆进了大帐。

“文书郎张知节参见大将军!”

张知节是军中文职官,不用像军人那样半跪行军礼,只是躬身行礼便可,李庆安摆摆手道:“坐吧!”

张知节虽是张筠之子,但家教严格,从不依仗父亲权势欺人,为人低调,严格约束自己,人品很不错,从军半年,他的同僚至今不知道他是张筠之子。

张知节懂得军中规矩,他没有坐,而是垂手而立,等李庆安说话,李庆安点点头,孺子可教,便笑道:“军中感觉如何?安西军军规严厉,能适应吗?”

“回禀大将军,卑职做好本份之事,军规虽严,但别人能遵守,卑职也能遵守。”

李庆安点点头,他随手翻开桌上张知节的考评,不由微微一怔,才从军半年,便已得到三个上评了,再拿一个上评,明年四月便能得到上上考评,连续三年上上考评就能升一级,不错啊!

“嗯!”

李庆安合上考评,笑了笑道:“我的虎贲军中正好缺一名文书篆笔,就调你过来吧!”

张知节大喜,虎贲军的文书篆笔主要负责草拟李庆安军令,就像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职位虽不高,却是机要之职,极容易得到高升,李庆安这是变相重用自己了,他急忙躬身施礼道:“卑职谢大将军提拔!”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另外还有件事,你进城一趟,替我给你父亲带句口信。”

..........

裴遵庆突然被刺杀,使长安朝局陷入了混乱之中,尽管真凶扑朔迷离,但不少朝臣都把矛头指向了韦党和新党,群情激愤。

政治刺杀一向都是朝廷大忌,这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它渐渐成了一种官场潜规则,不管怎么样的官场斗争,都不得使用政治刺杀的手段,一旦被揭发,必然会引发官员共讨,以至于声名狼藉,丧失政治前途。

上一次李砚被刺杀便引发了掀然大波,不管是李砚盟友还是政敌,都一直谴责这种恶劣行径,使李亨遭到了极大的压力,好在最后被幸存者揭发出真相,是安禄山所为,才使李亨逃过一劫,但安禄山的名声却彻底败坏了。

这一次裴遵庆被刺杀也一样惹起众怒,尽管裴遵庆平时为人苛刻,仗着自己是裴婉儿的祖父,极力揽权,得罪的人很多,大部分朝臣都反感他,但他这次遇刺,却引起百官声讨,不是为了他,而是为讨伐这种破坏官场规则的行为。

所有嫌疑者都成为了百官声讨的对象,韦党、新党、李亨、安禄山,甚至崔家,都被百官非议,包括各个政治势力内部,也多有不满,为此,韦党内部也开了紧急协调会,众人都一致否认自己杀了裴遵庆,甚至韦滔、张筠、王缙三人都互有了猜疑。

张筠是韦党三巨头之一,这次他同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他曾公开骂过裴遵庆:‘庆父不死,鲁难不已’,人人都知道他说的庆父就是指裴遵庆,而不是李庆安。

这几天张筠的心情极为不好,也无心去钓鱼了,整天将自己关在房中看书,朝中之事他也不闻不问,任凭枢密处处置,男人没有不爱权力的,张筠入宦几十年,已经资深老官僚了,尽管他也几经沉浮,但对权力的欲望,他始终热情不减。

此时张筠也渐渐感觉到,政事堂已被枢密处架空,虽然枢密处的执行机构,但定款有一条:凡政事堂不决者,枢密处可自处之。

也就是说,枢密处可以不通过政事堂决议,自己处置朝务,这不等于就是分权吗?

很明显,李庆安在另起炉灶了,这让张筠十分沮丧,他宁可左相国不当,降级入枢密处,那意味着将来的前途,但李庆安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这就使张筠有一种前途黯淡的感觉。

张筠在书房中看书,他有点心烦意乱,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男人在事业上心烦之时,总是会想到找一个女人,张筠正想起身去找自己的宠妾,门口忽然传来了管家的禀报:“老爷,二郎回来了,有急事要见老爷。”

二郎就是次子张知节,在安西军中做文书郎,张筠一怔,他看了看沙漏,已经快到亥时了,他这么晚来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