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七)(1 / 2)

宰执天下 cuslaa 1859 字 19天前

尽管实际如今的御史台,已经被宰辅们控制在手中。可在明面上,推荐和决定御史人选的权力,宰辅们依然插手不得。

没有哪个宰辅能够自己直接上书,说某人适合做御史,这不是推荐,这是把自己也搭进去的陷害。

同样的道理,即将重归宰辅行列的韩冈,也不方便公然插手宰执的候选名单。

在暗地里撺掇,通过言辞来引导,推动某个人上位是可行的,也很常见,韩冈也做过。可当太后将人事权放到他面前,韩冈却不能不退避三舍。

“陛下既然属意臣,那两府阙额,便不宜再由臣推荐。”韩冈的回覆无比郑重。

“卿家如今可不在两府中。”似乎是找到了韩冈话中的矛盾,向太后的声音中隐约带了些微笑意,“这不正是要卿家推荐吗?嗯?”

韩冈只能苦笑。

话不是这样说的。

现如今从太后的话中来看,如果没有更深的用意,应该就是全心全意的信任自己。

但韩冈即便不用为日后考虑,他手中可以举荐的人选也显得太少。他对气学门徒的培养,还远没有到收获的时候。

能够晋身两府的几人中,游师雄年资尚浅。而资历合格的苏颂已入西府;至于沈括,韩冈在确定他的是否又犯了老毛病之前,不愿意举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曾经有过来往的上司、同僚,比如在河湟时的秦凤路转运使蔡延庆,在白马县时的开封知府孙永,在京西时的京西北路转运使李南公,以及现如今还在关西的赵禼,人数不算少,可惜他们都不适合。

而且若是保证日后太后的信任不再,再回想起此事时不会翻起旧帐。同时也为了自清,以避人言,韩冈还得顺手举荐一个自己看不顺眼,对方也看自己不顺眼的人选。可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不过……韩冈抬起头,透过单薄的屏风,望着屏风后模糊的身影。太后明显正在兴头上,泼冷水也也不合适,那可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韩卿?”

见韩冈迟疑,屏风后的太后催促着。

“陛下。余职且不论,若要臣来说,今日京师人心动荡,一如当初先帝发病的冬至之夜。为安定朝野人心,当先请一有夙望,能服众的元老出山来。”

……………………

王中正在旁听得心惊肉跳,动也不敢动弹一下。

太后对韩冈的态度,是信任还是猜忌,他至少还能看得出来。

只要韩冈一句话,朝堂上的局面就会大变样。

众宰辅都在宫中,可向太后视而不见。看这样子,如果韩冈不推荐,太后估计多半就会乾纲独断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理由。

剩下宰辅虽没有参与到叛乱其中,但他们脱不了失察的嫌疑。王安石和韩冈一离开朝堂,太皇太后和二大王立刻叛乱,宰辅们不能防患于未然,向太后对宰辅们的信任自然不剩多少了。

而且今天能平叛,明天呢?

蔡确当初虽没有赶上册立皇太子,可后来也是拥立太子登基的一员。而薛向更是曾经参与过冬至夜定储一事,仅次于韩冈和张璪。

其他宰辅又能比他们多忠心多少?

从结果倒推原因,太后的想法基本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事前根本就想不到,在被太后派出去请韩冈之前,王中正也以为韩冈从此圣眷不再。而现在韩冈在太后面前,举荐自家岳父的情景,也是王中正始料未及的。

……………………

“有夙望……”向太后自然知道韩冈说的是谁,“这不就是令岳吗?”

韩冈没有因为太后对王安石的称呼而避嫌,“以楚国公人望、威信,保扶圣君,稳定朝纲之任,非其莫属。”

“可是平章军国?”

“平章军国重事!”

韩冈着重强调了后两个字。没了‘重事’二字那还了得?

“啊,说的就是平章军国重事。”

若说有夙望。朝堂上除了王安石之外,再无第二人。便是韩绛也差了一筹。

而王安石今日立此殊勋,重归平章军国重事的旧职是在情理之中。怎么说也不可能让他再做宰相。韩绛是昭文馆大学士,首相,王安石总不能回东府将他挤下去,更不可能站在韩绛的下首。

“……楚国公的确劳苦功高。”向太后在时间稍长的一阵停顿之后,将话说了出来,“吾也考虑了很久,朝中的确需要楚国公。”

“陛下圣明。”韩冈低头行礼。

“不过楚国公是当朝元老,旧日又做过了平章军国重事,今日又立下大功。官复原职,是在情理之中。吾想知道的是蔡确、曾布、薛向这三位逆贼所留下的空缺,该如何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