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2 / 2)

老道并不知道,但他对于小学饭堂、农场和两者背后的夫人都感到深深的兴趣。那位“李夫人”冒了他的名,说在井里镇了什么六畜兴旺的灵符,来骗过全村的人。

事情的根源,应该就是在那个女子身上吧。

吃完了饭,老道先是给刘大勇家的大娃子和小娃子看了相,给出了衣食无忧、夫妻和睦、有子有女的评价。

“我们家里是什么底细,自家人都清楚,能吃饱穿暖便是福气,难道还能飞出个金凤凰不成?”黄氏对高人说的话很满意,嘴上连连道谢,还叫两个孙子给袁天罡磕头。

两个皮小子磕了头,趁着刚吃完饭天还没黑,就一溜烟地跑到村子里去玩了。

“大娃子,你们怎么来得怎么玩?”有同伴问了一句,“我都等你们半天了。”

大娃子牵着小娃子,莫名地有点骄傲和兴奋,“今日有高人来我们家做客,给我算命,说我和弟弟都是大富大贵的命。”

在大娃子的心里,吃饱穿暖,那就该是富贵人家的日子了。听说富贵人家能顿顿吃肉,吃半斤扔半斤,那该是有多好啊。

“哇!大娃子你这命也太好了吧。”

“有算命先生说大娃子会很有钱!”

“大娃子,我以后跟你玩,你请我吃肉,可以吗?”

大娃子吹牛逼的话,就好像投下了一枚炸.弹一样,瞬间就把大家炸懵了。孩子们都没心思玩了,跑回家里找爹娘,都说大娃子是能顿顿吃肉的好命。

小孩们说的话,大人们都不太相信。但他们听闻刘大勇家里来了个会算命的道长,都感到很好奇,想要去瞅个新鲜。若是这个道长真说得准呢,那这就是找高人指点迷津的好机会啊!

袁天罡坐在刘大勇家的房子前,正在消食呢。刚才吃了一大碗牢丸,可把他的老胃差点撑坏了。可偏生他舍不得食材里的灵气,大口大口地吃着,直到撑到嗓子眼,才停了下来。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群村民都向他蜂涌过来。好几户都拖儿带女的,领着婆娘过来了。看着超过百人,以青壮为多,人多势众,难以与之匹敌。

“道长,算命吗?一文钱一卦?我们家三口人,能不能只收两文钱啊?”

袁天罡:“……”

算命还要求打折的,我还真没见过。

想当年,老子都是几百两一卦,连皇帝都求着我算命呢!如今竟然沦落到一文钱一卦,还要买二送一?

太难了,这生活真是太难了!

第23章 娘娘有喜

给人看面相是袁天罡的拿手绝活,自然是难不倒他的。

“这位娘子,看你天庭额头光洁发亮,横纹规则,相比子女运不错,老来能享福呢……”

“这位后生,你的眉眼浓密有神,可见子嗣长荣,是能健康长命的……”

“哟,这位老夫人的耳朵上长有垂珠,色泽红润,是能省心顺遂,孩子们都听您的话……”

他善用语言的艺术,讲得头头是道,让村里的乡亲们都听得似懂非懂,都直呼高人算得真准!他往别人的脸上一瞧,就能准确地说出旁人家里有多少个子女,或贫或富,最近是否遇上什么心烦的事情。

“道长,请到我家里去做客,我去打二两酒回来。”一个中年男人拉着袁天罡,俨然把他当成了指点人生的导师。

“不,我家里更大,道长去我家吧。”另一个矮墩墩的婆娘说着,笑得比见着亲爹还亲,“道长收徒吗?瞧瞧我家的浩子怎么样?”

一个尖下巴的小孩应声而出,正是妇女口中的浩子。

众人都见识过老道的本事,把他当作上宾看待,都热情万分。最后老道推脱不过,决定留在村长刘大福的家中借宿。刘大福的辈分在村里最高,也受人尊敬,乡亲们都没有再跟上来了。

“多谢刘兄替我解围。”袁天罡擦了擦额角的汗珠,“乡邻间实在是太热闹了。”

刘大福哈哈大笑,他给老道递了杯茶,让老道润润嗓子,“道长说了半天话,先歇一会儿吧。等会儿我让婆娘做点煎饼当夜宵,以农场的芋头磨成泥作馅,道长可要用一些?”

不,我的肚子还是涨涨的……

但贪恋食物灵气的老道,说出口的话却是:“如此甚好,谢谢刘兄款待。”

富含淀粉的熟芋头在陶盆里研磨成细腻的芋泥,只加了少许盐和猪油,再用揉好擀薄的粗粮面团包裹住,压扁,小火慢煎。不到一刻钟,内陷顺滑咸香的芋头煎饼就做好了。

老道心想,嗯,我就再吃一口。

但他的手却不由自主地伸向下一块饼子,外酥里嫩的口感再次征服了他。真香啊,他敏锐地感知到,芋头里面也含有少量灵气,若是日日吃着这样的蔬菜,说不定他真的能长命百岁哦!

夜里吃多了油煎烙饼,又说过太多话。第二天,袁天罡就发现了一个悲惨的事实——他的嗓子哑了。

经过一晚上的相处,乡亲们都不当老道是外人。老道提出要跟着他们去给小学食堂送菜,顺便拜见一下夫人,村长迟疑了一下,也答应了。

刘大福寻思:“道长莫非是想要攀上贵人,混个官职当当?”

道长懂得那么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袁天罡换下了自己的道袍,向乡亲们借了一件短褐,穿在身上就好像一个普通的农家老头子一样。他挑着扁担,前面的筐里正装着十数个粉糯的大芋头,后面的筐里装着半筐紫黑色的大茄子。

与他同行的刘大勇推着修好的木车,水桶里装着几条鲜鱼。

刘大勇怕累着老道,指了指车上的空位:“道长,累了就坐在车上歇歇?”

“无妨,这点东西不重。”袁天罡哑着嗓子,谢绝了年轻汉子的好意。

他们的脚程不慢,很快就走到了国子监附近。国子监位于长安城外郭城之务本坊,孔庙坐落于国子监大门后最显著的位置。一行人从偏门进去,避过了上下学的生员和讲课的先生,来到了一处小院子里。

时辰尚早,院子里却飘出了淡淡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