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所见(2 / 2)

乱世栋梁 米糕羊 1953 字 19天前

抄手为了赶工,必然夜里挑灯抄书,蜡烛很贵用不起,只能用油灯,然而油灯的光照较差,长期这样看书、写字的话容易损伤视力。

公廨里的文吏因为“案牍劳形”,也多有这种眯眼看人的毛病,比如李笠的世叔刘德才,就是如此。

年轻人见李笠看着自己,笑了笑,点点头,和掌柜结算之后,便掉头离开。

。。。。。。

清晨,国子学门前,不断有牛车在门前停下,随行僮仆把小梯搭好,车内走下衣着儒雅的青少年,翩翩然走进大门。

牛车随后向前走,后续又有牛车上前,在国子学门前“下客”。

各家车夫停好牛车后,要和僮仆一起等候自家郎君出来,因为出来得早,所以他们大多没来得及吃朝食。

街道另一头的街口,就有摊贩摆着食摊,于是许多人走向食摊,购买朝食。

准备混入国子学长见识的李笠,此时如寻常学子般打扮,带着两个随从,徒步走向国子学,打算吃过朝食再进去。

原本此事由随从代劳即可,但他口味有些叼,懒得吩咐那么多,索性自己去买,可以根据自己口味来挑挑选选。

这个时代的平民饮食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夕食,如果朝食吃不饱,很容易饿肚子,李笠的饭量大,当然要买足额的早餐。

他喜欢吃裹蒸,这是一种蒸食,类似于后世小粽子,正好有食摊卖。

来到裹蒸摊前,却见中年摊主忙碌着,旁边搭手的小工,李笠居然认得:却是昨日在书肆买书时,碰到的那个年轻人。

“这么早。”李笠打招呼。

他是外地人,所以口音独特,对方很快认出了李笠,笑着点点头:“裹蒸不错的,要几个?”

“有何口味?我要桃仁馅的。”李笠看着上层蒸笼里仅剩的一个裹蒸,只觉食欲大开。

“有,三文一个,要几个?”

李笠目测裹蒸的分量,伸出右手,摊开:“我要五个,还有么。”

“好嘞!桃仁裹蒸五个!十五文!”年轻人应道,打开蒸笼,露出里面热腾腾的裹蒸。

李笠掏钱,等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裹蒸时,问对方:“足下常在此帮忙?”

“嗨,只是今日而已,摊主是我邻居,今日缺个帮手,我便帮帮忙。”年轻人爽快的回答。

见李笠的打扮,似乎是学子,便说:“今日策试,郎君可得加把劲。”

“承你吉言,可惜,我是来旁听的。”

“听郎君口音,江州人?”

“正是,不知足下?”

“我本地人。”

李笠见对方颇为健谈,便说:“佣书不易,夜里挑灯抄写,容易伤眼,足下可得注意些。”

“嗨,为了生计,顾不得那么多..郎君拿好。”年轻人将裹蒸递给李笠,李笠放下钱,接了裹蒸,走回到一旁吃起来。

他来建康的时间比较合适,正好碰上国子学举行策试(又名射策),国子学春天二三月“招生”,当年冬十月便举行考试。

也就是说,国子学生在国子学内只需要学习不到一年时间,就能参加策试。

成绩合格,便能入仕。

李笠想见识一下考试盛况,哪怕只是在考场外旁观,能够和其他学子聊聊天,也是长见识的机会。

吃完裹蒸,交代随从几句,往国子学大门走去。

再经过食摊时,却见旁边过来一人,对那忙碌的年轻人低声还说:“哎哟,你还在磨蹭什么,快走,不然来不及了!”

“好嘞。”年轻人和摊主低声说了几句,放下手中的活,跟着那往一边街道跑去。

李笠看看方向,好像那边是国子学的侧门,心里觉得好奇:你不光佣书、摆摊,原来也在国子学打工的?

或者,也是学子?

国子学里的学生,要么是官宦子弟,要么是士族子弟,只有极少部分,是真正的寒族子弟,至于平民,好像没有。

李笠觉得,这位年轻人在路边摆摊,而且还是在国子学附近摆摊,恐怕不会是学子,否则太“有辱斯文”了。

一边想,一边走,随着三五成群的学子走向国子学,因为衣着得体,看上去和其他学子无异,所以并未引起门吏注意。

国子学允许旁听,所以平日进出国子学的人不少,李笠成功混了进去,很快就来到了考场外。

李笠看着戒备森严的考场大门,以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的年轻人,有些期待:即便是看热闹的人,其中恐怕有来头的也不少,说不定今日有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