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郑和这个对皇室忠心耿耿,一生立功无数,可谓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的人物。
正好是李天树立这个榜样的最佳人选。
他这怎么做有两个好处。
首先就是,郑和作为一个大大的功臣,平常的赏赐已经根本就办法达到赞赏他的地步,李天也算是借着目前的这个机会,让这个一生风风扑扑的老人,得享他本应该得到的荣耀。
其次,就是郑和作为一个太监都能有机会封侯,必然会激发一些人的动力。
接下来几十年的大明,注定了将会是一个蓬勃发展,大步向前,勇于开拓的时代。
有了郑和这个榜样在前,只要到时候李天一道诏令发出,为大明立下大功者,不论出身,不论身份,甚至不论男女,皆可封侯。
到时候,天下将会有多少人为了得到爵位,踊跃的为大明为朝廷效力,不用想也能知道。
但李天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是,他能平稳的度过,这一次的南京危急。
所以,郑和作为这次新军的统帅,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朝中的其他人,比如成国公英国公,虽说他们是铁杆的保皇派,但谁又能保证,他们会一直都忠于自己。
勋贵世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理不清剪不断。
谁又能保证,关键时候,他们不会为了保全某些人的利益,暗中掣肘呢。
细想下来,也就只有郑和这个孑然一身的人,是目前最适合的人选了。
其实事后,李天也是挺为自己这个自私的决定后悔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将郑和这个为大明几乎付出了一辈子心血的老人又给推上了风口浪尖,让他替自己承受所有人的口诛笔伐。
可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李天已经没有后退的余地,即便是可能会伤害到郑和,但他也不得不这么做了。
郑和跟随朱棣一生,又数次远渡重洋,不管是胸襟还是见识,都可以称得上是大明首屈一指的人物。
以他的智慧,他有如何会看不出,李天打算给他封侯这件事,背后蕴藏的风险呢。
但他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不是因为他也想在临死之前,得到一个爵位来光宗耀祖。
而是他不忍心拒绝李天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孩子。
也不愿意看到,大明的江山在此刻变得支离破碎。
李天心中到底是有什么打算,他虽然不能全部看透,但看个七七八八还是可以的。
他知道,李天这怎么做,并不是为了一已私欲,而是为了大明将来的繁荣富强。
明悟了这一点,其他的理由,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良久的沉思之后,郑和最终微微的笑了起来。
“想不到,咱家的这一副残躯,到了这个时候还能有此大用,这已经是陛下对咱家的恩德了。
咱家替陛下你扫清所有障碍,承受一点小小的委屈,又能算得了什么。”
明悟了这一切,郑和原本柔和的目光逐渐变得锐利了起来,一股自信且锋锐无比的气势从他那已经有些佝偻的身躯上迸发出来。
他虽然是个太监,但同时也是一个骁勇无比的勇将。
可能是他沉寂的太久了,太过低调了,已经有很多人忘记了,他当年是如何的单枪匹马在万军从中,救了朱棣父子一命的。
下西洋的时候,他是如何的指挥若定,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扭转战局,一举将大海盗陈义祖等人剿灭干净的。
如果不是因为出身的问题,大明的名将之中定然会有他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