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考核贤才(2 / 2)

变臣 宇十六 1649 字 4天前

众人矜持地微笑,江安义的话不错,在坐的众人自问才学都能及第,可是三年一次的科举万人之中只选二三百人,何其难哉。不说旁人,李东鸿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惊才绝艳连李明行也赞其必中,同样两次不第,寄希望于及第不如成为江安义的幕僚来的直接些,而且听江安义言中之意,并不反对幕僚参加科举,两相比较如何选择大伙心知肚明。

随口评点了几句几人奏疏中的警句好词,李东鸿听到自己所写的“兵能力战、民能坚守”被江安义誉为发人深醒,不禁脸上露出笑容,看来江安义对自己所写的奏疏还算满意,如果能被他选中,自己的窘况或许能得以改变。同为李氏族人,都是叔伯兄弟,众人互相之间知根知底,江安义只需两个幕僚,不知花落谁家,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江某此次调任京中,不知京中深浅,还望诸贤畅言京中为官以何为要?当如何自处?”江安义问道。

话音刚落,左侧有人高声应道:“京中为官不易,王公贵戚遍布,官员之间盘根错节、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可能一个小小的主事背后就站着个大人物。恕东良直言,大人虽然得天子宠信,居四品高官,但根基尚浅,除令师余大人外并无得力倚靠。”

说话之人是李东良,年纪与李东鸿相仿,也是个举人,看到江安义含笑看着他,李东良越发神采飞扬,先下手为强,自己第一个说话占据先机,肯定在江安义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大人要在京城站住脚,除了紧随天子和太子外,就是要广结同盟,夯实基础,方能步步高升。”

江安义笑问道:“具体该如何做?”

“我李家是世家之一,大伯李明行高居九卿之位,在朝堂上颇具影响,大人是我李家的女婿,我李家自然是大人坚实的依靠;其次大人出身泽昌书院,泽党在京中为官者甚众,大人要融入其中,三五年内如果能成为泽党党魁则大事可成……”

江安义微笑着听着,李东良的这些主意听上去很美,但张先生和范师都告诫他慎结党羽。结党向来都是天子所忌,朝中泽党、章党看似势大,其实不过是天子用来制衡世家的手段;京中王公贵戚众多,百余年来互相姻亲盘根错节,江安义初来乍到要学人结党营势,岂不是贻笑大方,还不如秉直而行,坦坦荡荡。

李东良话音刚落,对面一名文士摇头辩驳道:“东良兄此言差矣,为臣之道在于忠、勤,大人方才而立之年,正是锐意进取之时,岂可学人营营苟苟,固步自封……”

众人纷纷发言,个个慷慨激昂,李明德却注意到江安义的微笑有些僵硬,他心中明白,自家子弟看似言之凿凿,其实不过是根据道听途说而纸上谈兵,这样的泛泛之谈实难打动江安义。

等声音稍停,江安义期许的目光落在李东鸿身上。李东鸿迟疑了一下,开口道:“东鸿长于撰写奏疏、管理文书、处理杂事,出谋划策不是我所长,大人既然有问,东鸿便斗胆说上几句。京中情形复杂,大人初到京城,宜静不宜动,不妨按部就班先熟悉情况,等立稳脚跟后再图发展;方才世平兄说为官在于忠勤二字,说得极有道理,大人只要忠心耿耿,多做少说自然会受天子器重,纵有些波折也不无作大雅。大人年仅而立,不要急于求成,有十余年时间经营,位极人臣指日可待。”

江安义点点头,李东鸿的话与范师暗合,做京官不比外任,外任制约少,可以大刀阔斧地随自己的意,京官处处是牵掣,宜静不宜动和按部就班说到了点子上,李东鸿在京中呆过,见识胜过其他。

等李东鸿说完,李明德道:“来高,就剩下你小子了,平日口齿伶俐,今天怎么不开口了?”李明德的语气中透着亲近,江安义知道李家的排行:师、明、东、来、世,李来高的排行与冬儿的父亲相齐,是李明德的孙辈,不知是谁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