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暗争纷纷(2 / 2)

变臣 宇十六 1726 字 19天前

“壮哉此言!”余知节抚须笑道:“安义之心可昭日月,老夫敬你一杯。”

替余师满上酒,江安义问道:“余师,我听闻今年全国的税赋已经超过三千五百万两,国库中的存银超过五千万两,朝庭富足,盛世开启,怎么还要如此操劳?”

余知节叹了口气,道:“烈火烹油,看似繁华似锦,其实隐忧处处,不可大意。”

江安义不解地道:“总好过几前年国库空虚吧。”

“今年税赋三千五百二十万两,较三年前增长了一成半,国库中存银确实超过五千万两,朝庭比起以前确实富足了不少,但要称之为盛世,恐怕还不能够,要依老夫看,还仅是中兴之前兆,能否中兴还要看今年十年时间。”余知节捊着胡须,慢慢地道。

江安义坐正身子,静听余师说话,就连余庆乐也被气氛感染,停杯静听。

“税赋增长很快,统计上来的田亩数却增长不多,虽说推行合税为一田税有所增长,但也不可能达到一成半的增速。”

江安义反驳道:“余师,我化州的田税增长不大,但商税稳定在四百万两以上,主要是商税的收入。”

余知节哼了一声,道:“老夫会不知道商税增长大?你化州是因为设立边市,将京中东、西市的商税挖走了一部分才有大增长,除去这部分,我看化州的税赋能有三百万两就不错了。”

被余师说中,江安义耸耸肩,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夫担心的就是商税增长过猛。化州税赋的猛增让其他州学样,分外关注起商贸流通来,我看这一成半的增长有大半出在商税的增长上。”余知节满是忧虑地道:“三年前殿试天子出题‘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孰为轻重,请论之?’,阐述四民并重的观点的试子多被取中。听说你在化州宣扬‘士为首、农为躯、工商为手足,四民合作方能前行’的论调,不少化州士子照搬你的论述,那年化州取中十九人,大放异彩。”

江安义面露得色,化州能一科取中十九人,前所未有,而且还跟他所说的话有关,这让他在化州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走在那里都能得到夫子的尊崇。

余知节瞥了他一眼,继续道:“这种说法老夫也赞成,可是不能一蹴而就,农为国本,应为最重。可是天下官员为了揣摩天子心意,纷纷大力发展商业,甚至鼓励弃民为商,光建武三年,江南一带减少良田八万顷,化成桑田和瓜果地,养殖蚕蛹抽丝织绸,贩卖西域。看上去商税大大增长,可是百姓所食之粮却要从江北购入,亏得这几年风调雨顺,屯田又大获成功,才没有酿成事端,老夫怕这样下去会伤及根本。”

江安义头皮一麻,没想到自己大力推行商业的做法在江南一带造成隐忧,看来做什么事都是针对当地的情况,马虎不得。

“更有甚者,为了考绩上称,竭泽而渔、寅吃卯粮,做完两年升任别处,把亏空留给下任,而下任就再往下吃,这样留下的亏空就越来越大,百姓有苦难言。”余知节恨恨地道。

“怎么不严惩此辈,朝庭应该彻查。”江安义大声道。

余知节叹道:“以丞相孔省为首的百官,顺从天子心意,多出歌功颂德之声,天子看到税赋增长则喜,就算知道有些弊处,也轻轻放过不会细究。”

江安义默然,这里面就有他的“功劳”,真是没有想到,难怪说南桔北枳,好经也会被歪嘴和尚念坏。

“天子有意再次北伐,国库中虽然有些积蓄恐怕也只够这场大仗所需,战后怎么办?将潜力用尽,并非社稷之福啊。”在弟子面前,余知节畅所欲言,说得江安义冷汗直流。

余庆乐混不在意地道:“爹爹,你有些杞人忧天了,你到街上走走,哪个不说现在是建武大治,普通百姓的吃穿用度比起几年前阔了不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那香水铺每天百瓶香水,百两银子一瓶,不用一个时辰就卖得精光,有不少胡商四更天就站在店前排队。安义我跟你说,居然有雇人排队的,一百文一个位置,街上有不少无赖汉靠替人排队谋生呢。”

“你懂什么,百姓贪于玩乐,奢靡攀比成风,一旦有个灾变,全无积累定然家破人亡。”余知节摇着头叹道:“安义,你如果真做了京兆少尹,一定要想些办法扭转京中这种不良之风。”

听君一席话,江安义心情变得沉重,点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