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世胄(四)(2 / 2)

蚍蜉传 陈安野 2402 字 3天前

侯大贵知道贺锦等人性子直,怕几句下去双方又得急眼,立刻讲话支开,道:“老常客气。我这里有个疑问想听听你高见。”见常国安情绪尚属稳定,才接着道,“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咱们都不必再提,只看当下楚、豫间形势,于诸家义军怎地?”

常国安闻言,看了看贺锦等人,这些人都侧头歪脑、闷闷不乐,略略思索乃道:“尚可。”

侯大贵道:“尚可?然而我适才与左金王他们交谈,听说形势不容乐观。”

贺锦忍不住道:“老常你也别睁眼说瞎话了。从河南流到湖广,短短几个月,咱们打赢过哪怕一仗?别的不说,只说你手底下的崽儿,年前万把人有吧?现在还剩多少?有没有三千人?倘这些都算尚可,那你的胸襟,俺佩服。”

李万庆、蔺养成、刘希尧听罢皆笑,蔺养成更端起酒碗道:“看不出老常还有这份气度。就凭这儿,我敬你一碗,为咱们往日的争执道个不是。”

常国安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半晌没说出话来。侯大贵说道:“我家主公虽说身份暂变,可实则仍心念诸家义军。近段时日各位兄弟日子不好过,他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老常,咱几个都是兄弟,明人不说暗话。”

常国安默然不答。

侯大贵又道:“闯塌天、八大王、闯将先后皆降。遍数当前我义军,尚自坚持的只有闯王、老回回、曹操三大家而已。兄弟不才,略有些靠得住的渠道,陕西的闯王面对洪总督、孙军门等,内外交困,颇显狼狈,已有日薄西山的征兆。”对于李自成的情况,常国安、贺锦等人都多多少少有了解,知道他并没有诳言,各自点头。

“而回顾我楚、豫,义军连败,大老连降,元气已不复往昔。且官军增兵围攻甚急,在北有左良玉、张任学等,在南有许成名、龙在田等,俱久战名将,实非易与。形势对我义军而言,非但不是‘尚可’,而是“危急”了!”侯大贵唾沫横飞,“常言都说‘善恶有报、天道轮回’,这起落胜败之数本来就难说。老闯王死后,我义军势渐衰,正该是偃旗息鼓、潜心蛰伏,一味逞强硬来,折腾这两年结果如何诸位也都看到了。”

常国安攒眉圆眼道:“阁下话里有话?”

侯大贵道:“几位都是聪明人,自知在下想说什么。”继而咽口唾沫,“大明合当该亡,只不过毕竟立朝二百年来年死而难僵。大丈夫能屈能伸,他强而反扑则我等暂退,这样才算明智。忍得一时,只需静俟其变,趁势而起,必见月明。”这些话,有很多都是从赵当世以及昌则玉等处听来学来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这些人待久了,耳濡目染间潜移默化,侯大贵自身的眼界和境界同样上升不少。

常国安良久不语,还是蔺养成心急,嚷起来:“八大王、闯将倒是能屈了。可就我等想屈也屈不成,如之奈何?”李万庆与刘希尧也各叹气。

侯大贵抬眼一看常国安,对方没说话,便提振了声音,将头前没说完的话继续说了下去:“在下奉命来承天府与众兄弟相见,怎能不带礼物?”说完,以目示意李延朗。

李延朗紧抿双唇,立刻摘下腰间行囊,从行囊内取出一绸缎包裹。

“这是......”贺锦等人面面相觑。

李延朗继续拆开绸缎包裹,绸缎铺陈开,众人齐望过去,只见里面包着的,却是一沓手折。

侯大贵这时霍然起身,对众人抱拳,洪声道:“我家主公念旧谊,已为诸位请下朝廷赦免。这些全都是空白告身,已经盖好了朝廷各级符印。现各位只需轻轻点个头,一眨眼功夫,将各位名字填上去,各位从此便是大明朝敕封的官军了!”

话了,满座皆惊。

侯大贵转对常国安道:“老常。我家主公公私分明,不是嫉贤妒能的小人、也不是睚眦必报的小心眼。你既然到了这里,便是有缘。世事难料,一切随心而动,又何必拘泥不化,强要为那罗汝才卖死命,奔那无路可走的前途!”

常国安口干舌燥,身子微颤,数次欲语,可就是说不出话。

侯大贵叹口气道:“罗汝才纵横江湖十余年,早有自己一票兄弟。老常你再卖命,难免是个外来户。与其挤破头去争那一席之地,还不如为自己拿个主意。”

这实在算诛心之言,想当年在袁韬手下,常国安日夜忧愁的一个核心因素就在于自己非袁韬嫡系。即便凭着实力能取得地位,但袁韬始终难以彻底信任他。信任与否,不在于表面,而在于感觉。而长期合作乃至相扶相依的来源就在于信任,没有信任,仅是利用关系,人心难安。

同样的,常国安很清楚,罗汝才之所以用他,只不过看上了他心思缜密、善于领兵的才干。要说核心机密与决定性方针,是从来不会邀请他参与的。被当成工具利用的滋味不好受,常国安不踏实。但若是能归附朝廷,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他不必再为了苟活而依附任何人,纵然偶尔要依靠别人,那也只是在拥有独立性前提下的合作了。

庙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酥雨,庙顶残破,细雨凝在瓦上,顺着缝隙滴落至庙内众人围坐的桌案上。几滴打在常国安的刀上,侯大贵瞅了瞅静立不言的常国安,轻咳一声,伸手去拿那刀,余光中常国安的脸明显抽动了几下,却终究没有阻止。

“刀是好刀,可别被雨水打湿锈蚀咯。”

侯大贵故作淡然,“咣梆”将刀从桌上拿起,递给常国安。常国安双目紧紧盯着那刀,犹豫片刻,伸出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