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隋唐争端再起(1 / 2)

“呵呵呵!”

颍阳彭婆县衙之中,罗士信乐呵呵的坐在主位之上,看着暗哨最新传回来的鹰信,笑着说道:“据我们在洛阳附近的哨点发来急报,说是李世民派出一万精骑,直奔伊阙关方向而去,看样子是怕李道宗守不住,所以派人增援来了。”

“哦?”李正宝有些惊讶的看向罗士信道:“敌军据此还有多远?”

“据探马来报,敌军刚从洛阳而来,算算时间,到伊阙关还有七十里左右,今夜之前,当可抵达伊阙关……”说到这里,罗士信便走向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大将军打算吃下这支唐军?”李正宝顿时明白了罗士信的打算。

“我还想引来来伊阙关守军呢。”罗士信到来之前,便得到杨侗便宜行事之权,他在这里茫然枯坐,早就打算盯上了伊阙关了。

伊阙关位于河南郡南部龙门山和香山阙口,两山夹峙,伊水穿流其中,是洛阳南下,襄城郡北上的必经之路,东汉时定为洛阳八关之一,其间山谷相连,自古以防守要地,这是一道防御南方之敌的重要关隘,只要将李道宗轰出此关,亦或是将之打去跟李世民汇合,那么,他只需派万人守住关隘,便可抵御襄城郡的唐军,腾出来的数万大军,完全可以会猎洛阳,但是李道宗像只乌龟一样,缩在关中一动不动,而关前又是一段比较狭窄的河谷,如果罗士信派人强攻,有再多兵力也摆不开,最终恐怕就跟攻打杀虎关的始毕可汗一样,被生生耗干。而李世民派来的一万人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契机。

听到罗士信这话,李正宝细一沉思,也觉得大有可为,说道:“飞鹰传信是我大隋之独家机密,驯鹰在那些诸侯手中只是玩物,也只有圣上想出飞鹰传信之法。,我们确实可以从从容容设局,打他们一个时间差。”

“正是如此!”罗士信转过身子,看向李正宝,下令道:“你带一万精骑和一万奴兵到伊阙关前设伏,务必吃下这支南下军队。”

“末将遵命!”李正宝兴奋道。

罗士信看了他一眼,格外叮嘱道:“武艺不行,别斗将。”

“末将…遵命。”李正宝苦笑,他吃了一次亏,再也不敢轻易冒险了。

。。。。。。。。

王君廓率领一万精骑一路疾奔,离伊阙关还有二十里距离,一股凉爽的河风迎面吹来,头脑为之一清,片刻有士兵向他汇报,“王将军,再有二十里即可抵达伊阙关。”

“知道了。”王君廓是一个叛来叛去的人物,凭借不错的演技,以及一身不俗的能耐,身份地位水涨船高,名声也因此意外的节节提高。他当年到涿郡碰运气时,不仅得不到一官半职,还被杨侗以‘五姓家奴’来羞辱,至此以后,‘五姓家奴’之名伴随他过了足足五年,别人不会当面说什么,但李元吉见到他时,总是一口一个‘五姓家奴’的叫,但他又不敢拿李元吉如何。所以只能默默记在心头,一心一意的为李世民卖命,成为晋王系的核心人物之一,当知道李世民有夺嫡之心,更是竭尽全力的促成。

李世民以为他为自己大业着想,对之更为倚重,也只有王君廓自己知道,自己的一切努力,除了为更高的权柄,还为了除掉李元吉这个不断羞辱他的丑八怪。

但他知道杨侗和第一个叫出‘五姓家奴’这个字号的罗士信才是罪魁祸首,是以得到援助伊阙关的命令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与李道宗联手杀死罗士信。

王君廓心中想了想,他知道不管怎样,也只有先到伊阙关再说,又问道:“彭婆城可有动静?”

“回禀将军,彭婆城一切如常。”斥候如实汇报。

“彭婆城离这里有多远?”

“大约二十里左右。”

二十里的距离看似很远,但以骑兵的速度来算,黄昏前完全能够抵达伊阙关,他听到鼓婆城的隋军没什么动静,也不着急,这里离彭婆城尚有二十里距离,哪怕数万隋军骑兵尽出,同为骑兵的他也可以从容抵达伊阙关。

王君廓立刻令道:“全速前进!”

队伍加快速度向南方疾奔而去。

而王君廓不知道的是,在他南面五里外,李正宝率领两万军队埋伏在一片森林中,他时刻注视着前方的消息。

这时,一名斥候骑马奔至,翻身下马,向李正宝禀报道:“启禀将军,敌军一万轻骑正向这边奔来,为首大将是王君廓,已经快到了。”

“王君廓?”

李正宝顿时兴奋起来,大隋有一份详细的情报,上面罗列着敌军文武重臣名字,并对他们的特长加以品评,像李正宝这个级别的武将也有一份资料。而王君廓入列李唐顶级猛将,杨侗对他的点评是“武艺高强,是独当一面的将才,然人品不端、反复无常、阴险毒辣。”

若是搞死这个家伙,那也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