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与其他轰炸机相比,b-36最显著的提高还是在于它的载弹量与航程:在二战期间,即使是最优秀的轰炸机b-29,其最大载弹量也仅有9吨,而b-36可以运载4倍于此的弹药(其中包括当时最重量级的核弹);b-29的最大航程为6400-6700千米,而b-36则达到了惊人的16000千米——换言之,地球上几乎没有任何目标不处于其毁灭范围以内。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是这样一种专为毁灭性核大战而精心准备的飞机,却被美国空军赋予“和平缔造者”的绰号,甚是有趣。
“塔台,塔台,‘鹘鹰’准备完毕,请求起飞!”
“可以起飞。”
随着塔台的起飞命令下达,六台发动机依次启动。有趣的是b-36的螺旋桨发动机是置于机翼后方,桨叶反转。据说这样设计师因为b-36的机翼太厚,后置螺旋桨动力损失最小。不过这样的布局也有弊端,那就是不利于散热。美国人对b-36的评价是:“两台发动机开始过热冒烟,两台发动机正在熊熊燃烧,两台发动机己经烧毁。”不过即使这样,b-36一共生产了386架,也算是不小的产量了。
b-36轰炸机开始缓缓向前,在轰鸣的发动机噪音中不断加速。这条跑道的长度是3000米,这种长度的跑道在二战时期是相当罕见的。当滑行近2000米后轰炸机才缓缓拉起机头。
“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发动机均正常。现在启动涡喷发动机么?”副机长检查了一遍各项仪表,问道。这款轰炸机上的4台涡喷发动机主要用于起飞、爬上极限高度和快速穿越敌方领空。不过即使不启动涡喷发动机,依靠六台螺旋桨发动机的推力依旧能正常起飞,只是滑行的距离长一点罢了。
机长摇摇头。“先别启动了,我们可是装载了30吨炸弹,万一有什么闪失,那后果可不敢想象。扔完炸弹回来的时候再测试吧。”他们这是第一架试验机,虽然已经试飞过很多次,可试飞时可没有装载这么多货真价实的炸弹。
雅尼克还没拿定主意要不要量产这款轰炸机。毕竟造这种巨无霸的资金投入可不是小数目,原时空的美国为了优先保证b-36的服役,五角大楼大幅削减海军的开支(由于陆军与空军的历史渊源,因此所受影响比海军小得多),甚至硬是将已经开工建造的 cva-58“合众国”号航空母舰(海军计划兴建的第一艘超级航母)拉下了马。
“那倒是。”副机长点点头,赞同了他的说法。
紧跟着起飞的是he-177重型轰炸机编队,而爱尔兰的某处飞行基地里还有蚊式轰炸机编队整装待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