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是世界公认的,m35头盔除了在防护性能百方面突出外,它还能为战士头部后侧枕骨和头部两度侧提供了很好的防护,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创举。后世很多国家的军队基本上沿用了二战德国头盔的设计,如经常在问电视中露脸的美国士兵,可以很明显的看答见头盔的护耳部分。
所有国家的战斗头盔包括了头盔外壳和内衬系统。二战盟军生产了统一尺寸的头盔,使用不同内衬来适应佩戴者头部尺寸。盟军这种“一种尺寸适应全部”是一种直线性的解决方案,简化了战时头盔的生产。相对于盟军,德军的头盔生产则要复杂的多。
德国工厂生产了至少六种不同尺寸的头盔。根据头盔大小,每一种头盔都能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内衬系统。这就带来了复杂的生产过程,因为工厂必须使用多种外壳冲压模具来生产头盔,而且必须生产多种尺寸的内衬系统。根据头盔直径大小,每顶头盔只能安装两种尺寸的内衬系统的中的一个,而且内衬系统一经安装很难在野外去除,所以必须长期使用一种内衬系统。
雅尼克也不知道德国人为什么要把头盔生产搞的这么复杂,且毫无意义。可能是德国传统上对于每一个士兵着装的整齐划一的看重。这么多尺寸的头盔可以看作是武装部队希望以每一名德国士兵身着整齐的制服来保持德国统一的传统。
很显然这样复杂的头盔生产对于一线部队供应造成了极大的问题,雅尼克干脆的取消的这种看起来相当愚蠢的做法;直接采用了盟军的生产方法。
至于伞兵的作战服是蓝灰色迷彩夹克,这种蓝色迷彩的效果是在从空中到地面这一过程中,可以模糊肉眼的瞄准,减少空降过程中的伤亡。一般从地面瞄准空中,本身敌人的肉眼就要受到天空的阳光的刺激,观察也许可以但瞄准就非常困难。有了迷彩蓝的帮助,阳光从迷彩蓝上的闪烁不定让地面机枪手瞄准空中空降兵更加困难。
而空降兵到了地面,其迷彩蓝色并不是明蓝色而是跟岩石颜色接近的灰蓝色。随便在地上滚滚,弄一身的灰,其伪装效果比普通的丛林色更好。当然也要考虑到具体的空降地点。但大多数战场是碎石,沙砾,野草等各种景物交织的环境(一般的开阔地也最需要迷彩帮助伪装)。而即便到了丛林里,现场马上取材树叶草叶等原材料加以伪装,也比衣服本身的颜色重要(再说丛林不开阔,本身就容易伪装)。
最后的伞兵靴,也是美国的m1943型作战靴。
因为原时空美国伞兵开始配备装备时,伞兵靴借鉴了其他国家包括德国伞兵使用的伞兵靴的特征,因为德国伞兵的起步要领先于美军,当时已经在欧洲地区投入了战斗。美国伞兵靴于42年8月定型,44年夏被新型的m1943作战靴取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