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写的天问?”顾青孤疑说话,“老师的意思是说,这个文字与天问有关?”
“相传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老夫虽然看过不少的古籍,但也比不过孔颖达,你不妨去问问他,或许会有什么启发。”房玄龄把字条还给顾青。
“不说这个了。”顾青把字条放在一边,“老师这些日子身子可好。”
“呵呵呵。”房玄龄笑道:“好着呢,倒是你师父,年纪已经这么大了。”
“他身子骨好着呢。”顾青盘腿而坐,“老师最近高句丽和倭国的动静怎么样了。”
房玄龄思量道,“高句丽的动作很多,已经再准备进军倭国了,陛下给了高句丽不少的粮秣辎重,只是倭国倒是和我们少了联系,也不知道现在倭国的形势如何?”
“最近这些日子学生打算要下海了,等过几天长安筹备好之后,学生会让上官仪去东海边上修建港口,造大船。”
“东海的战事你还是要插手,朝中一定会有声音弹劾你。”
“我知道。”顾青早就有心理准备,“我做我做,他们弹劾他们的,反正学生已经在朝中树敌无数,多几个又何妨,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
“你这叫破罐子破摔,你就不会为自己留一个好名声。”房玄龄用责骂的语气说话,“早就听说你要做海贸,造大船,还要建你所谓的港口,若不是你不动朝中一文一物,光是劳民你都会被的弹劾的体无完肤。”
“学生有钱,学生也知道分寸老师放心。”顾青微笑。
“你的港口是不是和你的工厂一样?”
“差不多一个意思,也是为了百姓们可以通过劳作得到更多的银钱。”顾青接着说话,“当初的工厂只是一个小作坊,如今工厂大了,工人多了,百姓们即使不用靠种田,也能在工厂挣钱来得到温饱,学生想过与其让财富放在自己家里囤灰,不如让它流动起来。”
“确实这些年朝中的商税也越来越富裕了。”房玄龄很认同顾青的这个想法,“户部已经好几次扩编都是因为那巨大的商税,朝中的税收多了,朝中官员更加的忙碌了。”
想着房玄龄的话,顾青心中暗暗想着,李二不厚道!国库更加充盈了,也该加工资了。
“如今中原的通商活泛起来,朝中对商人们的管制也不能放松。”房玄龄说道,“这些日子朝中一直因为通商屡次吵闹不止,都想拟出一个完整的治商之策。”
看着顾青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房玄龄苦笑摇头,“天色也不早了,你早些归家吧。”
“学生这就告辞了。”顾青准备起身,不过犹豫在三开始提起房玄龄身边的笔,写下一句话,这才告辞离开。
房玄龄低头看着顾青写下的几个字久久没有回过神,顾青就写了六个字,任意,强制,规范。
看着这六个字,房玄龄有了一些思路,商人这一类人历朝历代管制都不是很严格,这也不得不说商是从古至今一直都在的,从以物易物开始,对于商法要给予一定的任意,可以让他自由发展,但是也要管制,为了保持商业的稳定,管制是一定要有的,规范和管制也是差不多一个意思,商人也该被重视起来了。
房玄龄再次提笔开始把自己的想法书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