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8台燃气轮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不会多于4台。
如果只是日常航渡,不需要频繁的起降舰载机,2台燃气轮机全功率运转,就能让“陈炳勋”级达到16节的巡航速度。就算需要频繁起降舰载机,让4台燃气轮机全功率运转也够了。只有在战斗,特别是全甲板攻击状态下,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出动大批舰载机,才需要同时使用8台燃气轮机。
总而言之,“陈炳勋”级的动力系统很有特色,为此后的航母立下了标杆。
至于弊端,同样很明显。
正是如此,在平时,没有哪个舰队司令官会让航母超载,特别是使用不是太靠谱的压载水舱装载燃油。
按照白华伟的安排,在向海军司令部汇报行踪之后,就将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
关键就是,白华伟的命令不但针对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针对正赶来的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以及霍瓦依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如果有需要,还得安排空军为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提供掩护。
该作战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从最不可能的方向进入北东望洋。
如果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能成功的引开纽兰舰队的注意力,等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杀到,就能打纽兰舰队一个措手不及。
为此,白华伟给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下达了一道很特殊的命令。
假扮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尽快对登陆中转岛的纽兰军队发起打击。
最简单的办法,也就是更换舰载机的徽标,并且让舰载机飞行员更换部队番号,采用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呼叫代号。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纽兰舰队指挥官相信,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回到中转岛附近。
此外,还要增强搜索与侦察力度。
可惜的是,霍瓦依群岛的正规机场均遭到轰炸,没办法部署大型飞机,也就只能依托北马群岛与威岛。
就算空军积极配合,提供的帮助都很有限。
主要就是,缺乏战斗机掩护,只是安排电子侦察机与预警机前出搜索,跟派出去送死没什么区别。
为了找到纽兰舰队,空军已经派出了数十架大型侦察机,而且几乎都有去无回。
其实,此战的关键就是及时找到纽兰舰队,准确掌握其行踪。
不然的话,孤军深入敌后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肯定会遭到围攻。
在北东望洋的东部海域遭到攻击,别说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仅3艘大型航母,哪怕再增加3艘,而且都换成超级航母,那也是凶多吉少。
当然,打成了就能扭转战局。
在白华伟做部署的时候,江文龙没有插嘴。
其实,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里。
就在开始,白华伟向他透露了一个非常惊人的信息。
不是他最先猜到的那个,即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的领导人认识到新时代已经到来,由帝国发起的第三轮军事变革,以及与之相关的新军事学说将彻底改变战争面貌,从而让其他国家在发动战争之前就已输掉了战争,甚至丧失发动战争的能力,才在这个时候选择了铤而走险,通过精心安排的波沙湾战争挑起第三次全球大战,为击败梁夏帝国,或者说是锁定战略格局做最后努力。
让江文龙倍感震惊,并因此而失神的是另外一件事。
从一开始,帝国高层就没有想过能打赢第三次全球大战,甚至不觉得能取得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
按全球大战的套路,任何为了胜利进行的努力,都会付出比取得胜利更惨重的代价。
当然,这只是江文龙的推测。
白华伟只暗示了他,没有直接告诉他。
不过,这个暗示已经足够吓人了。
江文龙首先就想到,原本趋向于保守的白华伟,现在表现得这么积极主动,肯定跟这个推测有关。
关键就是,帝国当局不可能在遭受惨败的情况下跟敌人讲和。
要想停战,首先就得遏制敌人的进攻,并守住战略防线。
只有当战局进入到僵持阶段之后,交战双方才会认真对待战争之外的手段,比如说停战谈判。
在东望洋,如何才能让战局进入僵持阶段?
答案非常明显,霍瓦依群岛。
只要纽兰军队在霍瓦依群岛遭遇挫败,哪怕是久攻不下,都会赶在兵力对比发生转变之前跟帝国进行停战谈判。
如果纽兰军队选的是群岛东部的岛屿,比如霍努岛,这种局面在几个月内就会到来。
群岛东部都是大岛,全都有大量驻军,攻打难度非常大。
要说的话,最大的意外,就是纽兰海军绕过整个霍瓦依群岛,直接攻打中转岛。
这个变数,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上。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纽兰海军选择攻打霍努岛,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不管是留在群岛的西南方向上,还是在约顿岛的附近,都处在较为理想,能攻能守的位置,也就能从容应对纽兰舰队。
现在这个局面,让白华伟不得不冒险。
关键就是,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撤回去,哪怕顺利跟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汇合,也肯定无法在几个月之内取得一场足够巨大,能让纽兰共和国坐到谈判桌边,就停战而展开谈判的重大胜利。
此外,要是中转岛沦陷,并且导致霍瓦依群岛失守,大战肯定会持续数年。
从这一点来看,哪怕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这场冒险的军事行动中遭受惨败,甚至是全军覆没,无非也是让战争多打几年,并不会比中转岛沦陷,霍瓦依群岛失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
那么,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