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防线沦陷(2 / 2)

帝国争霸 闪烁 2690 字 8天前

要说,那门40毫米加特林机炮才是真正的大杀器。

因为是“攻-9”的主要武器,而且暂时没有替代品,所以帝国陆军才保留了这个口径的弹药。

不要忘了,不管是步兵战车,还是武装直升机,用的都是30毫米机关炮。

此外,帝国海军的近防系统,使用的同样是30毫米机关炮,还能跟陆军的机关炮共用弹药。

至于空军的战斗机,在20多年之前就统一使用30毫米航炮。

其实,30毫米不但是帝国军队的标准口径,也是东方集团的标准口径,被集团所有成员国采用。因为40毫米不是标准口径,所以没有纳入集团的后勤保障体系,得由帝国军队自行承担。

40毫米弹药,还要追溯到第二次全球大战的高射炮。

按东方集团的内部协议,“攻-9”将是最后一种装备40毫米机关炮的作战平台,此后就将淘汰这种口径的武器。

哪怕需要介于30毫米与100毫米之间的中等口径弹药,也会考虑更大的口径。

不出所料的话,下一代步兵战车上使用的,应该会是60毫米机关炮,而且极有可能选择埋头弹。

只是现在,“攻-9a”的4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简单的说,这门机关炮能摧毁任何运动的目标!

主战坦克也绝不在话下。

在理论上,40毫米次口径穿甲弹能打穿250毫米厚的装甲,而放眼全球,没有一种主战坦克的顶甲厚度达到250毫米。

连zt-99b的顶甲厚度都在100毫米以内。

关键还有,40毫米高爆弹,对人员的杀伤威力相当于手榴弹的5倍。

通常,在“攻-9a”的弹药箱里面有三分之二是高爆弹,毕竟在战斗当中,需要用穿甲弹摧毁的目标不会太多。

大部分都是软目标,高爆弹就足够了。

虽然只飞来了几架“攻-9a”,司徒麟只看到了4架,也许是6架,但是足够让北面的敌人喝上一壶了。

关键就是,除了40毫米机关炮,“攻-9a”能挂载数吨炸弹。

在极限情况下,“攻-9a”最多能携带16枚500千克级航空炸弹,或者质量相当的其他弹药。在帝国空军的弹药库里面,有集束炸弹、凝固汽油炸弹等特种弹药可供使用,还能够随意搭配。

执行范围轰炸,主要使用的就是凝固汽油炸弹。

这种在上次大战中诞生,并被帝国空军“发扬光大”的特种炸弹,是对付暴露人员的大杀器。

在波伊战争中,凝固汽油炸弹的用量也很巨大。

此外,在凝固汽油炸弹的基础上,还开发出了威力更大的云爆弹,也就是通常说的燃料空气炸弹。

出于习惯,帝国空军仍然使用“凝固汽油炸弹”称呼这种类型的弹药。

这些“攻-9a”首先用上的就是凝固汽油炸弹。

在投弹之后又飞了回来,用机关炮扫射轰炸区域之外的敌人。

不过,飞来的可不止是“攻-9a”。

南边还有一架飞机。

同样是一架攻击机,即“攻-2”,帝国空军在战后研制与装备的最后一种使用螺旋桨驱动的战术作战飞机。

在波伊战争中,“攻-2”一直都是帝国空军最主要的近距离支援力量。

不过,在波伊战争结束之后不久,帝国空军就退役了所有的“攻-2”,并且将最后采购的几十架移交给陆军航空兵。

只是,陆航没有将其当成攻击机使用,而是改造成了战场观察机。

准确的说,就是小型侦察机。

在陆军的战术体系当中,“攻-2eg”所承担的任务,也就是载着协调指挥人员飞到战线附近,由协调指挥人员为后方的打击力量,比如说远程炮兵指引目标,或者是指挥低空突击部队作战。

当然,大部分时候其实就是指挥炮兵,以及跟空军的攻击机协调。

应用得当的话,能大幅度的提高作战效率。

现在,那架“攻-2eg”正在执行协调任务,即通过观察,为空军的“攻-9a”机群指明敌人方位。

不出所料,在那架“攻-2eg”的后排位置,坐着一名陆军的高级军官。

按现在的指挥体系,观察协调军官拥有最高指挥权,能够直接给交战区域内的作战单位下达命令。

至于引导炮兵作战,暂时用不着。

廉明阳说得很清楚,防线已经被敌人突破,哪怕空军的反击能够迟滞敌人,也没有兵力守卫这条防线,因此肯定得撤退,拿空间来换时间,争取在明天,或者是后天,组织起来跟敌人交战。

显然,后方的炮兵也已开始撤退。

其实,就没有多少炮兵。

打了一个晚上,东骆沙炮兵进行了几次战术级别的反击,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远程火箭炮部队就露过一次脸。

当然,也没资格指责东骆沙炮兵。

帝国陆军的炮兵根本没有参与昨晚的战斗!

至于第4机步师的炮兵部队,还没到达阿特劳,能否及时赶到阿斯特拉罕,并参与守卫阿斯特拉罕的战斗,还是个未知数呢。

想到这些,司徒麟就无比的烦闷。

虽然在开赴阿斯特拉罕之前,他就做好了思想准备,知道此行是去当救火队员,肯定会遭受惨重损失,但是想到主力都还在后方,而且敌人很可能会投入预备队,并继续向阿斯特拉罕挺进,而自己手里已经没有了可用的兵力,甚至连一辆多余的坦克都没有,司徒麟有一种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

要说的话,这仗打得很窝囊。

在过往参加的所有演习,没一次像这么窝囊过!

就算在演习中,经常会“全军覆没”,也只是演习,没人会当真。

关键还有,牺牲总能够换来回报。

可是这次,全营几乎拼光了,可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完成任务,没有能够守住那条至关重要的防线。

那么,牺牲有什么意义?

在退下去之后,就算获得了补充,有了新坦克,那么在下一次战斗中,还要做这样的无谓牺牲吗?

司徒麟不是想不通,只是战争太残酷。

不管怎样,大致和平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快半个世纪,而且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也已经有十多年没有经受过战火洗礼了。

对司徒麟这个年龄段的帝国军人来说,恐怕早就忘记了战争的残酷性。

现在那些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战争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电影与小说等作品!

不过,这种不适也只是暂时。

也许几天之后,再次驾驶坦克开上战场的时候,司徒麟就能恢复正常,并且成为货真价实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