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官迷(1 / 2)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1722 字 25天前

登州有驿站,地方足够大,但是这帮人都不是官员。住驿站并不合适,酒楼里摆了酒席,厨子都是自带。酒桌上李诚提醒大家一句,表示不要给家里长辈添麻烦,大家都明白了。

登州不大,但是要安置这十几个二代,地方还是好找的。只是随从侍女的,不能都带着。挑几个贴身的,其他人都安置在军营内,等后续把地方找好了,再说安顿的话。

这帮纨绔在酒桌上表态,跟哥哥共同进退。李诚也不藏着掖着,告诉众人自己的打算。兴水师,开海贸,办渔业,这是三大块。大海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唯一的问题就是保鲜。

这些都是远景,就看大家打算加入哪一块了。

先说水师,两个旅的编制是最少的,李诚计划给朝廷上奏折,编一个旅帅的步兵,作为登陆作战的部队,叫做水师陆战队。这个编制最受欢迎了,房遗爱和程处弼都表示要加入。

李诚表示,最多给他们一个校尉的差事干干,想做旅帅还得熬几年。两人答应下来。

海贸这一块,吸引的人最多,当然只是吸引了大家的投资,不是亲自去跑海贸。渔业这块最冷清,一个愿意干的人都没有,毕竟现在还没看见好处,这帮人也各有各的想法。

总的来说,大家都挺开心的。最后都喝的烂醉,下人扶着回去。

登州的环境不能比长安,所以这帮二代也不着急干别的,先把住的地方解决了。还是李诚场面,把衙门附近的宅子和空地都买下来,然后或改建,或盖新的,总算是把大家的在登州的宅子都解决了。

一群纨绔也是懂事的,平时凑一起,都在商量怎么摆弄在登州的产业。大概有个章程了,这才来寻李诚。按照大家的意思,还是兄弟会的套路——合伙买卖。

这一次李诚则表示,不能按照以前的办法了。大家都得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李诚给大家指了两条路,岸上,在登州寻一个合适的地方修码头,然后置办新船,培养船员,船和人都有了,跑东瀛的航线。别的不说,东瀛出白银,一船货过去,回来就拉白银。多不敢说,五倍的利润

很轻松,就是周期长,而且有一定的风险。另一条路就是在登州搞服务业,客栈酒楼,风月场所,这些都能搞。原因很简单,李诚打算把登州打造成一个南北货物中转站。唐朝有运河,海路运输还是空白,提前入手将来就在登州的产业就是一座金

山。

所以呢,大家带来的钱呢,李诚是分文不要的。众人可以置地产,买船,这是个长期的事情,大家要有足够的耐心。

这群二代对李诚的远景规划充满了信心,只要是李诚看上的行业,就没有不赚钱的。他们都这不菲的身家出来,在登州置产兴业,将来这些可都是他们自己的,跟家里无关了。

李诚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心里感动之余,纷纷表示要投资登州。

不过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造船的问题。海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造出来的,这里头的麻烦非常之多。李诚又花时间跟大家解释,众人才知道一条船造出来,半年都算快的。

为啥这么说呢,首先是木料的问题,造船的木料很麻烦,不是说新鲜的木料晒干就能用的。因为登州造船行业暂时并不兴旺,所以木材的问题就很麻烦。

好在有一个途径,就是从辽东弄木材造船的渠道是存在的,而且都是那边的商人现成合适用于造船的木材。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毕竟高句丽、新罗、百济这些国家,都要造船。

这个事情好吧,登州偶尔有三国海商靠岸,直接下单就行了。最麻烦的是造船厂的规模。好在李诚提前让杜老头去折腾了,现在他手下能有三四百号人呢。

李诚把杜老头找来,表示他现在是官员了,不用亲自造船了。他的职责是监督造船的质量。原来的船厂不是官府的,而是他私人的产业。这是李诚的私心,不想让造船厂跟官府有产权上的纠纷。

李诚再三叮嘱,今后几年内,需要造的船很多,造船厂尽可能的扩大规模,拿眼下这两条船练手艺,同时还要把登州及周边的好船匠都弄来。杜老头听了很是高兴,毕竟造船是挣钱的,可以给子孙留一份家业。再有就是他这个官,不能穿给儿子,但是不妨碍他儿子把船厂经营的够好,技术够强,将来可以考虑接班做官。毕竟现在这个九品官,

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官职,一般人也玩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