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棱堡反其道而行之他,他选择了最小的周围。
城墙的周长小,代表着,在同样的地方,能够摆放的兵力也就少,代表着从一个城墙到另外一个的支援速度很快的。
攻城要的绕开弓箭的射程,从一处进攻另外一处,要走的路多,很多兵力很多的,就多个方面下手,让人无法支援,也就很快能够攻城。
可是棱堡不一样,不但更快,还有内部的,快速通道,可以快速的支援。
这样,再多的兵力,能够摆在棱堡面前的,就是少数,那么在合理的布置之下,棱堡数量少的兵力,居然成为了优势,这就是棱堡的可怕之处。
再加上,棱堡背弃了以往,军民混合的方法。
战争之中,所说的天地人和,主要是在守城的情况下,在无力进攻的前提下,军队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还可以撑得住,甚至可以减少支出,保证足够长的时间。
可是民众怎么办,除非是一些极端的前提下,不然的话,在战争之中,很少进行食品管制。
越是在围城,越是在粮食稀少的前提下,使用的粮食就越多,人就有一个潜意识,生怕没有东西吃,就多吃。
吃得多,也可以储存脂肪,储存能量,可是浪费的就更多,反倒是粮食管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按照需求,进行消耗,不至于饿死,也不会产生浪费。
同样的,为什么守城,至关重要的就是民心,民心高了,团结了,不容易产生变故,就算是在攻城的时候,也不会后院起火,同时,在士兵缺乏,城内的人也可以充当一些半军事化的项目,一些强壮的,甚至可以成为临时的士兵。
除了边关的那些,鸟不拉屎的,连人都不会去的地方,这才是只有士兵,没有民众,其他的地方,只要是大城市,都有。
没有攻城,一切都非常的方便,可是攻城一旦到来,这些民众也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甚至比军队更多。
可是棱堡不这样,就是一个军事化,堡垒,甚至连大门,都是关闭,在战争的环境之下,棱堡的大门,有一系列开启规程,必须要保证,视野的范围之中,没有任何军队,才可以。
至于城门的位置,先不说,有没有护城河,棱堡的城门,是一个5万斤的巨大断龙石,在目前的状态下,以北宋的科技水准的,几乎无法破坏的。
看起来如此庞大断龙石,一定会非常笨重,实际上,单纯石头本身,是笨重的,可是加入到了棱堡之中的时候,就一点都不笨重的。
同时,因为使用了滑轮组和省力设施,封锁大门的是一个5万斤的断龙石,只要有十来个人,借助着葫芦吊,就可以在120息之内,开辟这个城门。
对于没有任何的民众,城内的人,全部都是士兵,完全是战争用途上面设计的棱堡,要有粮食,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伤亡,军心就不会丧失。
真的打起仗来,恐怕头疼的是对方,一个看起来小的弹丸之地,却要投入巨大的伤亡,保守估计,先要死上几千人的,才有可能进入到攻击的区域。
甚至进入到攻击区域,也不会战胜,以此往复,当一次次的尝试不果之后,就算是再怎么精锐的部队,也必须要停下来。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狄青把自己代入到了攻击者思路,以他的经验,怎么寻找,也找不到攻击棱堡的方法。
也就是说,一方一个没死,一方就死了很多,
这种压力,在战场上面,非常的可怕的一件事情,明知道送死的,又有几个能够上去。
赤裸裸的例子,摆在面前,损失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连棱堡的皮毛都没有动摇,有几个能够的继续进攻的,那绝对是精兵之中的精品,就算是在辽宋,都是非常微小的。
敢死队这种,要么是被洗脑了,要么干脆是犯了死罪,到战场上面,去争夺一线生机的,在长时间的攻城,出了最开始和最后,稍稍的烈度大一点,中间的,更多的是持续。
可是如果围城的认为,这个士兵少,可以用围困的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围城有用,是因为越是重要的城市,城内的人口就非常的众多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数十万军民,所消耗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半年或许还可以支撑,本年之上,没有粮草,就会很城问题,说不定,就是一个崩坏的结果。
可是对于这些棱堡来说,上方30米,最少是10层,下面3层,上下超过40米的巨大空间,这中间,能够储存多少东西,700人,按照一个人一年6石来算的话,700人,不过是4200石,换算下来,8艘600料大船都能够装得下。
600料大船,在运河之上,算大的,跟棱堡比起来,真的算小的,20米够长吧,棱堡的周长400米,上下40米,可以说,只要有十分之一的空间储存粮食,这个粮食就足够棱堡吃上十年。
同时,棱堡还会选择可以打深水井的地方,最少也要是30米深的深井,这样保证的不会被断水威胁,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拿你就围吧,相对而言,除了出入不方便一点,还真的不成问题。
一般而言,整个北宋跟辽国,上万里的接壤的地方,最主要防御的,就是河北两道,也就是北宋紧紧的挨着的哪一个部分,500个棱堡,或许无法彻底的防护到位,却可以让边关士兵,很大程度的被置换出来,用于发起对辽国的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