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晌午,蠡县县衙收到来信:黑山已被剿灭。
数日后,樊予率众浩浩荡荡回了县衙。所过之处一片欢呼赞美之言,这位年轻的知县如同新郎官一般骑在高头大马,身着七品常服,圆领青袍洗的一尘不染,胸前绘绣的溪敕格外醒目,如同要伺机展翅飞出一般。
城各处贴满告示,大街小巷众人谈论的话题莫过于剿匪二字,原本还心存担心之人,此刻也是一片欢呼。仿若之前的担忧全是杞人忧天,眼前的景象才是皆大欢喜。
“这下好了,肃清匪患后再无拦路劫财者,今年可以做些小买卖,置办的年货的碎银不用担心了”。
“可不是吗?原本我那姐姐嫁的远,出门走亲还不敢带银子,弄得好像咱对阿姐抠门似的,以后再去啊多点东西,免得阿姐婆家人说咱这娘家人小气……”
大家各自欢喜、各自乐呵,更有甚者,如同亲临剿匪现场一般:
“听说了吗?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樊知县带着县衙的人直接出现在了黑山的大堂里,当时那铁氏兄弟傻了”。
“后来呢?那后来怎样了?”,好事者意犹未尽道。
只见那人放下茶碗,摸摸嘴巴道:“后来?那还要说吗?当然是将他们的打的屁滚尿流,仓皇而逃了”。
一名年男子道:“可是看告示说,那铁氏兄弟都跑了,不会再卷土重来吧?”。
那人瞥了一眼这名男子,一脸不屑道:“这有何惧?现在黑山的老窝都端了,那些小头领被带回县衙,其他人有的自愿弃暗投明,有的回到老家过起天平日子,樊知县说了:胆敢再闹事,立刻将他们拿下,想东山再起?门都没有”。
好,好……
县衙下也是一片热闹,樊予发话:今晚县衙举杯庆贺,所有人都有份,且要给此次参与行动的弟兄论功行赏。
县城几家大饭店更是主动愿意承担这顿宴席,所有开支全部由几家饭店东家均摊,不要县衙一钱,谁知樊予坚决不同意,所有酒菜照常付银,分不少。
当初那个被铁老三敲掉两只整羊、八滩老酒的店家更是高兴的鼻涕冒泡,一大早准备好酒肉犒劳县衙的差官们,谁知樊知县一道秋毫无犯之令将他挡在门外。
万般无奈之下,店家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不收银子,那送一块牌匾,这下他樊知县总该不能拒绝了吧?
此举正合樊予之意,他欣然接受,并对店家大加赞许,惹得众人眼红不已,于是他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县衙前来送牌匾之人络绎不绝。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连当差多年的沈尘与罗氏也不免感慨:蠡县县衙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席间,樊予论功行赏,凡参与着人人皆有份。典史曹正与沈尘更是大受其赏,众人一片欢呼之声。
一直到亥时末刻才结束这场盛宴,樊予向仲逸道别:“今日喝酒大了,改日再好好叙叙”。
一旁的沈尘望着樊予离去的背影,示意仲逸到他房坐坐,罗氏兄弟也数日未见,四人正好再小聚一番。
“沈大哥,此次剿匪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说,黑山的匪首铁氏兄弟都漏了?”,刚进房门,仲逸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沈尘微微醉道:“你管这些干嘛?反正山寨都荡平了,以后谁也掀不起风浪了”,末了他又补充一句:“至少在三五年之内大家便可相安无事了”。
果真如县丞李序南所言:黑山的匪首铁氏兄弟一个都未带回来,结局似乎与牛头山如出一辙。
仲逸继续问道:“到底是死啦?还是逃啦?”。
一旁的罗勇急忙走过来道:‘仲先生,你别问沈大哥了,他这几日劳累不堪,此刻又醉意头,让他歇息了吧’。
仲逸见状只得坐回原位,心却是一阵不悦:若果真如此,那些藏银岂不是又没了下?这个樊予到底想干什么?
罗勇此刻还算清醒,他知道仲逸心所想,同在衙门,而且他当差的时间仲逸的时间还要久,知道的自然他多了些。
“仲先生,我知道你想问什么”,罗勇下意识的朝窗外看看:“此次剿匪共搜的藏银二百余两,另外还有一些珠宝玉饰,大多都是成色极差的劣等货,黑山虽不见铁氏兄弟,不过囚笼山的人却是一打尽,这已实属不易了”。
二百两?两个山寨搜的二百两?
仲逸刚欲开口,罗勇却道:“仲先生,原本有些话呢,是我这个小吏不能说的,沈大哥说你是自家兄弟,咱们处的也不错,而且此次你并未参与,所以我这才对先生讲的”。
末了,他又补充道:“你与樊大人的关系是我们这些底下人不能的,但是……”。
罗英欲言又止,在一旁的罗英却把话挑明了:“仲先生,我兄弟的意思是为先生着想,毕竟这次肃清匪患是大功一件,大家一片欢呼,我们如何说的?”。
话已至此,还有什么说的?三人只得继续低头喝闷酒,不久后便怏怏离去。
回房途,仲逸无意遇到李序南,微光下,二人对视一眼,并未言语,而后默默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