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粮税难题(1 / 2)

盛世大明 路人家 1723 字 26天前

还没等陆缜真个拿定主意呢,事情就再度生出了变化来,孔家居然再次出招了!

因为受舆论的影响,开港之事暂时只得耽搁下来,而眼看着秋收和官府收秋粮与秋税的日子也到了,陆缜只得暂作让步,把各衙门的重心重新摆回到收取粮税等事上。

可没想到,事情才刚起了个头,九月底就遇到了阻碍,随后各地州县官员就纷纷向上司诉苦,最终问题全部反馈到布政司衙门,让高尽忠这个一省藩台是好不头疼,无奈只得再次来见巡抚大人商议对策。

在来到陆缜跟前尚未落座呢,咱们的高藩台就已经摆出了一副苦相来:“抚台大人,这一回你可得帮帮下官们了,不然接下来山东全境官员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陆缜有些诧异地看着他和随同而来,同样满脸苦样的济南知府何渊:“二位大人,你们这是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何说得如此严重?”

“回大人的话,是今年的秋粮收缴上出了大问题了。”何渊在看了高尽忠一眼后,低声说道:“这都征收粮食有七八日了,可与往年相比,却连该收到的三成之数都不到哪。而且还有消息传回来,今年各地州县都欠收,上缴的粮钱都可能要打个对折……”

“竟有这等事情?今年天时竟如此不佑我山东么?”陆缜若有所思地问了一句,他当然知道其中必有原委,却还是拐了弯地问了这么一句。

“当然不是天时的缘故了。虽然之前确实阴雨连连,影响了田间收成,可在怎么样也不至于锐减近半。实在是因为有人从中作梗,才会变成这般模样。”知道不能跟抚台大人来虚的,高尽忠只得实话实说了。

“此话怎讲?农民也好,百姓也罢,交粮交税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么?他们难道还敢抗税不成?还有,我们官府大可以派人前往催缴嘛,为何你们看着却是如此为难?”陆缜皱了下眉头问道。

说实在的,虽然陆缜在大明也当了好些年的官了,更曾担任过不少地方主官,可在粮税方面还真不是太过了解其中的门道呢。因为以往为官,无论是在广灵还是蔚州,税收一事都没出过什么问题,这让他从不认为收粮收税还能有什么问题。

两名下属听了这话,不禁对视了一眼,在惊讶之余,又显得很是无奈。最终,何渊只得仔细地跟陆缜解释起如今大明朝收取粮税的问题来。

中原朝廷自古以来就有皇权不下乡的传统,这么做可以大大地减轻地方官府的压力,但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势力。而这一点,在大明朝就显得越发的明显起来。

比如每年秋天,朝廷官府要征税时,就是把这一重要任务委派到每个乡每个村中的粮长手上的,由其来为官府从同村乡里手中收取粮食,然后再将之解送到县城,如此自然就让县衙少了好大的一笔工夫。

在洪武朝刚定下粮长制度时,其实是有轮换的,往往每过几年,就会选村中德高望重之人来代官府收粮。可是,在随后的发展里,这一制度却呈现出了其弊端的一面,那就是粮长完全可以借此权力来为自己牟取好处,他们很容易就与官府里的胥吏内外勾结,或压榨百姓,或以次充好,从而把本该交给官府的粮食放进了自己的兜里。

有了这么大一个利益摆在眼前,这个粮长的位置自然就成了人人垂涎的肥肉,于是那些身份地位更高的世家大族就出手了,迅速将之抢夺到手,并且一拿到,就不再肯放。

随着时代向前,太祖皇帝当初定下的种种规矩尽数被后人破坏,这粮长的制度自然也不例外,完全成了地方士绅阶层与官府讨价还价的一个筹码。

只要皇权不下乡的思维不改,官府就只能依赖这些粮长来收取税粮,而如此一来,这些人就有了钳制地方官的本钱。一旦双方在某事上起了争端,他们就可凭此做出反制,一旦真超了时限而未能将粮食收足并送往京城,则地方官的促进个就相当堪忧了。

所以每到秋天,对地方官来说都是又辛苦又难熬的日子,总得担心哪个乡里会闹出什么问题来,只能靠着手下的胥吏来与那些粮长谈判,尽量不起争端。而胥吏们,也就借此获得了能与官员相抗衡的本钱。

事实上,在去蔚州任官时,陆缜就很可能遇到相似的问题。只是因为王振当时的一封书信,才让他得以安然度过收粮的麻烦,不然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只是躲得开初一,却躲不过十五,这次来山东任巡抚,这收粮的麻烦又来了,而且看起来情况还相当的严峻。

在听了何渊的解释后,陆缜不禁皱起了眉头来:“照常理来说,即便真有部分士绅抗税也该是极少数,怎么这一次波及的范围却如此之大?”

“这当然是因为有人在上头指使那些世家们不与官府配合了。在我山东,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家……”高尽忠这时候也顾不得其他了,点出了问题所在。

陆缜当即就明白了过来:“孔家,你是说,这完全就是孔家在支使那些世家与官府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