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公车上书(1 / 2)

护国公 木允锋 1911 字 27天前

南京。

杨庆主政仅仅一年时间,这座城市已经大变样子,尤其是因为水泥的使用城内不少新式小楼建起……

正在兴建的更多。

最初仅仅是他自己的产业建造这些青砖小楼,后来越来越多的商铺开始选择这种新式建筑,这也带动了水泥越来越受欢迎。毕竟南京哪怕就在这个时代,也不能算是一座很宽敞的城市,尤其是大量北方移民涌入,让这座城市正向着寸土寸金转变。

青砖水泥加木结构的小楼,土地利用率明显更高。

尤其是对于商人们来说。

因为查抄那些勋贵家,使得南京的地产绝大多数都落入皇室手中,这些商人建房可是要通过拍卖来获得地皮的,每一块商业旺地都要花大笔银子才能拍得。

至于水泥道路这种事情受限于水泥产量还不至于那么奢侈,但三合土的夯实道路却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四轮马车的大量应用,特别是带减震的四轮轿式马车的出现,更是成为南京一景,两匹马拉着装饰华丽的马车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招摇而过,带着铃铛的响声展示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从南京周围那些原本各卫和勋贵土地改造的皇庄所流出的新事物,同样也不断在这座古老城市的颜色上增添更多靓丽……

烤地瓜炉肯定有了。

卖煮玉米的也有了。

甚至就连土豆丝,西红柿汤,南瓜粥之类都出现在饭馆里,嗑瓜子的人越来越多,就连菠萝罐头居然都成了顶级奢侈品。

这东西刚传入也就几十年而已。

更别说钟表专卖店这样的了。

而且还有各种各样实际上都是杨庆开产业,比如镜子专卖店,比如报社和出版社,比如医院,有杨庆这个神医知道的各种药方,一座医院想不日进斗金都难,相反那些勉强糊口的郎中却被强行塞进了各处皇庄,成为类似赤脚医生的卫生所长。

话说忠勇侯赚钱的手段,正在依靠着他那个早已经在床上打滚的所谓妹妹逐渐地展现。

后者这方面颇有天赋。

至少比她在床上的天赋要强得多。

更丧心病狂的是从今年开始杨庆还涉足一项残忍的领域,他命令舟山一带正在训练的海军,用改造的巨型床弩,连续射杀几十头鲸鱼。尽管此举引发视鲸鱼为鱼神的舟山百姓强烈抗议,但却终于把大明的夜间照明正式引入鲸油的时代,再也不用浪费粮食的豆油了。为此他还在帝国银行所在的御街上,架设了上百盏路灯,以此展现这家银行的豪气,甚至鲸油蜡烛也已经在城内的几个商铺堂而皇之出售。

就连鲸肉他都没放过,直接加工成味道很重的罐头去喂前线士兵。

而且大受欢迎。

毕竟这个时代都缺油水。

忠勇侯可以说给南京的百姓带来了无数新生事物,当然,这些新鲜事物不一定是好的……

“他们是觉得天暖和了吗?”

杨庆站在承天门上看着外面乌泱泱一片青色说道。

又要伏阙了。

不过这一次伏阙规模比较小,最多也就是千把人,但质量相当高,绝大多数都是举人和监生。

尤其是举人占了近半以上。

今年二月科举刚考完,那些落地的举子不好意思回家,都在南京继续读书呢!虽然这里生活成本稍高,但举人都是有工资的,而且能考上举人的谁还在乎钱啊!这些家伙在南京日子过得可舒服着呢!秦淮河的画舫上他们都是主力,同样这些年轻气盛的大明未来栋梁们也最容易冲动,像锦衣卫冤枉一个新科进士,把人家关进诏狱严刑拷打这种令人发指的事,他们这些富有正义感的青年才俊们如何能忍?

“诸位同仁……”

金水桥南一个举人振臂高呼。

他们没有越过杨庆画的界线,应该不是害怕承天门上的水龙,这时候已经临近初夏,那水龙失去了寒冬加成后威力锐减。

他们估计还是觉得人数太少。

毕竟这种事情人越多越好,上次几千人都没管用,这次千把人就更是徒惹人笑了。不过御街是这个时代可以说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在杨庆主政后就更繁华了,就连一些番邦客商都很常见,毕竟现在大明还是相当开放的。这里无疑最适合搞个演讲什么的发动群众了,而且他们的确正引来无数围观者。

“诸位同仁,百姓们,”

那举人继续振臂高呼:“太祖皇帝制度,锦衣卫无审讯之权,后世阉党乱政,蒙蔽圣听,故使厂卫横行,缇骑四出,遂使大明天下大乱。先帝在位之时抑厂卫之权,遂使大明得以中兴,不想先帝中道崩沮,圣驾在外不得不由公主监国。那阉党奸佞欺公主女流,久处深宫不知朝廷规矩,得以操弄权柄,使厂卫之祸重演。我等世荷国恩,岂能坐视先帝所遗之盛世为阉党所毁?今日我等效法先贤,公车上书,求见公主以揭露那些奸佞的真面目,恢复太祖皇帝祖制,厂卫不得干预司法,司法之权惟三司掌之!”

“对,公车上书!”

“恢复太祖皇帝祖制。”

“锦衣卫不得干预司法!”

……

他周围的举子们一片吼声,还有人举起横幅之类,甚至还有人头顶着朱元璋的牌位,话说老朱活着时候估计也没见过自己在士子心目中居然还有如此崇高地位。

当然,举崇祯牌位的也有。

实际上锦衣卫的拟罪权还就是崇祯确定的,当时也是锦衣卫和刑部争这种事,崇祯顶了刑部官员一句,难道法司,锦衣皆刑官,这句话才是明朝皇帝第一次明确锦衣卫和刑部一样有拟罪权。

但这些士子们发动群众是水平太差,周围那些老百姓无一响应,全都像看笑话一样看着他们。

“这是何人?”

杨庆饶有兴趣地说。

“回侯爷,这是余姚举子黄宗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