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最后的准备(1 / 2)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1450 字 12天前

眼看着将要一统天下,众将听了高义欢的话却有些急了。

高义欢微微笑道:“大家放心,朕心里有数。”

说完,高义欢一挥手,“你们都退下吧!”然后问李来亨道:“来使是何人?”

李来哼一抱拳,“是南京内阁学士何腾蛟!”

“老何啊!”高义欢眉头一挑,没想到是个人老熟人,站起身来,“带他过来,不,等会儿朕亲自去迎接。”

说起何腾蛟,当初可是帮了高义欢的大忙,要不是因为有他,魏军早期便处于,清明两大势力的夹击之下,必然难以久持。

正是因为何腾蛟,高义欢才在夺取荆州、襄阳,湘北常德、岳州两府后,依然能与南明和平相处,并通过交易,从江南获得大量的资源,用于对清战争。

只不过随着高义欢的壮大,严重威胁南京后,何腾蛟被朱慈烺厌恶,在政治上失势,南京不重用他,大魏也不再需要他,他便成了一个靠边站的人物。

这次朱慈烺派遣何腾蛟前来,多半是看中了,何腾蛟和他的关系。

这时高义欢忽然叫住,正退出大帐的几人,“赵大宪,你过来,朕有要事吩咐。”

赵大宪忙转身,又走了回来,“陛下请说。”

高义欢低声对他说了几句,赵大宪频频点头,然后拱手而去。

几年的时间里,何腾蛟苍老了许多,身子已经撑不起,那身绯色的官袍。

这时何腾蛟在几名明军士卒的陪同下,正注视着漫野的魏军营盘,看见江风吹拂下,猎猎作响的旌旗,心中一阵感叹。

当初那个他认为可以利用,为自己政治加分的厚颜土寇,如今居然成了北国天子,真是让他没有想到,变化会这么快。

他身后,几名明军士卒的目光,四处打量,观察着魏军营垒,还有江岸边的情况。

此时,营寨前的拒马桩,被魏军士卒搬开,营门被嘎吱打开。

一身黑色龙袍,头戴金丝翼善冠,头顶一枚鸡蛋大小的珠子一晃一晃的高义欢,手扶着腰间的玉带,大笑着走了出来,“哈哈哈~何阁部,你怎么来了!”

时隔多年,何腾蛟又看见这张圆脸,不想高义欢已经做了皇帝,早知今日,他当初无论如何,也不会受高义欢的胁迫,帮高义欢做事。

南明历史上有许多官员,类似马士英、何腾蛟等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对南明的灭亡负有责任,可以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过他们却又都守住了传统士大夫的底线,失败后都是绝不背叛明朝。

“大明使者何腾蛟,参见大魏皇帝。”何腾蛟拱手一礼。

形势比人强,既然来求和,首先得承认高义欢的地位,否则就不用谈了。

“哈哈哈~”高义欢满面红光,“何阁部与朕是旧识,不必多礼,来里面请!”

何腾蛟遂即与高义欢等一起,往大帐而去,一路上他身后的几名随从,目光不时的乱瞟,便见营地中的魏军士卒,正忙碌的赶制木筏和小船。

这时一行人来到大帐,高义欢坐在御案后,陈名夏坐陪,何腾蛟在右侧交椅上落座。

高义欢挥手,屏退倒茶的士卒,然后问道:“何阁部渡江,所谓何事啊?”

何腾蛟阴沉着脸,拱手道:“为了江南百姓免受兵祸,特意来与魏国议和。”

高义欢微微笑道:“江南之地,唾手可得,朕为何要议和?朕与何阁部乃是旧交,何阁部不如就留在江北,为朕效力如何?”

“依我来看,要得江南,恐怕不那么容易吧。魏军虽得两淮,却被长江天堑所阻,一时间难以过江。荆楚之地,战火纷纷,明西联军已经取得优势,魏军这边不能渡江,万一荆楚一失,恐怕反而落了下成。”何腾蛟沉声道。

高义欢脸上露出不快之色,“南明江防薄弱,朕已经命人准备船只,届时大军南渡,取南京易如反掌,何来不能渡江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