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2 / 2)

季淮点头,将她捞进怀中,就着这个姿势,他把所有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国公府和皇后的野心,皇帝一直都知道。直到那日皇后向他提议时,暴露了些马脚,让皇帝有了想法。

他派季淮去到江州,季淮假死,他假装病重,将计就计地让皇后和国公府的野心暴露在众人眼前,借此将其一并铲除。

计划基本顺利,除却谢书这个异数……不过,幸好在来江州之前,已是季召王妃的苏妙仪,忽找上季淮同他做了个交易。她将自己所得知的信息,皆告知了季淮,只要求事成后不得牵连她与家人。也是因为苏妙仪提供的消息,季淮才能以最快速度寻到谢书。

“她为何要这般做?她不是安王妃么,背叛季召对她有什么好处?”谢书想不通。

季淮解释:“因为自季召断臂后,她就没再想过嫁给季召,后被季召设计与其有染,不得不顺从旨意做了季召王妃。然而……”

季淮与她将距离拉开,盯着她轻叹一声:“许季召自己都不知,他的心中于你有意。他不知,苏妙仪却看在眼里,也能感受到季召对她的冷淡。一个断了胳膊没有前途,还心有他人的男子,苏妙仪如何甘心同他这般过一生?”

谢书没想到会是这样,她无话可说,只能点头表示知晓。

最后季淮将皇帝要提前传位的事情告诉谢书,这是他也未料到之事,故他此刻心情犹然复杂。

听完此事,谢书默然地再次将季淮抱住,半晌才道:“殿下,不怕。阿书永远陪着你,你守着那个位置,阿书守着你。”

季淮闻言,淡笑着将下巴放在谢书头顶,心想:

不愿做之事,有人陪着做,似也没有那般难以忍受。

累了回头看看身边守着他的小姑娘,只要身边光长亮,前行之路便可一直走下去。

*

丰平十一年十二月,武佳帝退位,太子登基,封发妻为后,改年号为宣承,大赦天下,举国同庆。

彼年,新帝登基与封后大典同时进行,声势浩大,观礼者无数。

众人看着凤凰台上俊美的君主与端庄美貌的新后,恍觉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年又要开始。

*

成为皇后已经一年,谢书渐渐习惯自己的新身份,也学会如何担好自己的责任,为季淮减轻负担。

这年,两人的关系并未因身份的转变而有所改变,季淮如前世一般拒绝立妃,后宫仅谢书一人。

初时许多大臣犹有异议,然百般劝说不行,他们也暂时认命,转将目光落到新后的肚子上。

一月未有消息,两月未有消息,三月,四月,五月……季淮不肯立妃,一直等不到消息的大臣们,急得眉毛胡子都要白了。

好在第七个月,谢书终于……想着,她神情温柔地摸着自己的肚子。

季淮在里边书房处理政务。谢书抬眸向里看了一眼,而后让人不要打扰,她抬脚出去。

走着走着,谢书又走回了东宫。她看着眼前熟悉的一草一木,犹豫一瞬,去了季淮以前的书房。

东宫一直有人打扫,故书房内干净整洁,装潢摆设与以往别无二致。

时光似在此处停滞,谢书神色微微恍惚,不知不觉来到书架前,寻着记忆将那方暗格打开。

内里,那厚厚的一沓书信犹在,谢书取出最上面的一封,她本意是想重温遍其中的内容。

然打开后却怔在当场,只因这封笔墨犹新,没有日期,唯有一句:

【已得,一生所爱,至死不离。】

“阿书……”温柔而熟悉的声音。

谢书回头——

——正文完——

第46章 番外 孟若珍和谢声(一)

宴会还在继续, 在绝了皇后的念头后,孟若珍与谢声对视一眼,抬脚离去。

身后传来脚步声, 孟若珍知道是谁, 但并未回头,知道听见谢声的唤声:“孟姑娘——”

她这才回眸, 便见谢声走近, 握拳对她施了一礼,并道:“多谢!”

孟若珍一时没吭声,因为她的心中其实很不欣悦。她喜欢谢声,自然想嫁予良人,然谢声与她无意……她是知道的。

想起凉庭的那段时日, 胸闷的感觉再次袭来。

犹记得那日, 谢书因醉酒同季淮先行离去。他俩一走,孟若珍几人也没了继续的兴致, 便同行回往。

途中, 季管陶先到住处,于是只余孟若珍与谢声结伴而行。

月色下,气氛安静到尴尬。孟若珍方得知谢声有心爱的女子, 于是心中便像是塞了厚厚的棉花, 堵得难受,偏生她还得装着不让谢声看出, 一路上忍得十分难受,然到最后仍止不住一颗想将那事问清楚的心,便佯装若无其事地笑道:“哎,谢声,你刚说在鄯州有位心仪的女子是怎么回事?还有她咋没随你来京都?”

谢声怔一瞬, 而后也没有避讳,直言答道:“她是鄯州商户之女,自小没离开过鄯州,而我无法一直留在鄯州……”

他微顿后,继续道:“约摸她的父母怕她随我来京都,便在我离鄯州前替她许了人家。”

“啊?”孟若珍没想到是这样,一时忘记伤心,反而讶异道:“她是怎么想的?她不愿同你来么?那结亲……她应是喜欢你的,没有推拒吗?”

谢声叹口气,语气透着无奈:“她在鄯州长大,京都太远,她不愿离家而来。至于亲事……”谢声又叹了口气:“我也问过她,然她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违抗之理'?我即便心疼,却也无法替她做主。她自愿嫁,我能做的,也就只有尊重她的选择,看她嫁作他人妇。”

说着,谢声情绪隐低落下来。

孟若珍察觉出,心中却不合时宜地升出暗喜。谢声虽心有他人,然他心悦之人此生与他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