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迁都议事(2 / 2)

寒门枭士 高月 1619 字 1个月前

..........

在百姓们议论迁都之时,紫微殿内也在举行一场正式朝会,商议迁都事宜。

这是一次小朝会,参加朝会的大臣不多,但都是三品以重臣,除了六位相国外,还有太尉李延庆、兵部尚书孙傅、刑部尚书吕好问、吏部侍郎李若水、户部侍郎黄潜善、礼部侍郎汪伯彦、刑部侍郎吴革、兵部侍郎张叔夜、观殿大学士路允迪、保和殿大学士何矫,龙图阁学士耿延禧、开封府尹聂山、太常卿李棁以及御史丞许翰等等共二十余人。

其实迁都已是朝野共识,包括两位皇太后,即郑太后和韦太后都先后下旨同意迁都,疫病爆发固然是一方面,权贵们纷纷南迁也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战争威胁,河北和原地区已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作为央集权重地的京城,放在被战争严重威胁并破坏殆尽的四战之地无论如何是不适合了。

所以迁都已成为决议,现在需要讨论何时迁都,以及怎么迁都?

“李太尉,关于迁都时间安排,你来说一说意见吧!”赵构看了看坐在第一排的李延庆,笑着请他表态。

李延庆起身行一礼,“陛下,各位大臣,迁都是一件大事,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要尽可能地面面俱到,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迁移完成,现在是五月,距离下一次结冰期还有半年,如果金兵再次南侵,很可能会是在年底,那时进入冬季,瘟疫的影响也基本减弱了,也是说,我们大概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我建议定下先人后物的原则,先把人员迁移南下,再着手各种物资迁移,争取三个月内完成都城迁移的各种事宜。”

“那会不会金兵在我们迁都期间前来偷袭?”李纲问道。

李延庆想了想道:“有这个可能,但受疫情影响,金兵即使前来偷袭也是小规模的骚扰,不会大规模南下,我们需要在黄河边做好防御准备,保证迁都顺利进行。”

赵构点点头,“防御安排由李太尉和枢密院全权负责,另外迁都的步骤安排,范相公给大家说一说吧!”

范致虚是迁都的总负责人,他调集六部九寺的三十余名官员成立了迁都转运司,全盘负责事宜,范致虚起身道:“具体迁都方案还在拟定之,很快会出来,微臣可以大致说说迁都步骤。”

大殿内安静下来,众人认真听取范致虚的报告。

“昨天我们向南方各州发布了船只征用令,要求各州百石以船只都调往京城,目前从蔡、陈、颍三州已征集到八百余艘船只,正赶往京城,估计最后能征集到万余艘船,这是迁都运输的有力保障,到时商家和百姓南迁都可以租用官船,老人也可以乘船南下,这些我们会仔细安排,事实,仅从东京迁都来考虑,事情并不算繁琐,从前年开始出现了迁移潮,京城的豪门大户基本都已迁移完成,现在只是普通平民的迁移,难度要小得多,但如果考虑到大迁都,情况复杂了。”

“请问范相公,大迁都是什么意思?”李延庆不解地问道。

范致虚轻轻叹了口气,“大迁都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一幕,包括开封府、洛阳府、京西北路、京东两路、淮南东路、河东路和陕西路,也是整个黄河以南地区的汉人大撤退,可以参考西晋汉民南迁,这不是朝廷能控制,像河北民众南逃一样,无法预料,也不可避免。”

“那南迁路怎么安排?”赵构眉头一皱问道。

“启禀陛下,从昨天开始,五十万民众的疏散已经启动,但这次疏散和迁都结合起来,绝大部分民众都选择去长江以南,基本由沿途官府负责施粥施药赈济,我们动员了一千名太学生,还调动了五十余名官员,保证三条官道,每十里有一座施粥大棚,每二十里会有一座医药救护大帐。

至于民众南下后安置,主要放在两浙路、江南东路以及江南西路,河东路百姓南撤安置在荆湖两路,陕西路百姓南撤安置在巴蜀地区,正如李太尉刚才所言,官府路赈济只能延续半年,到冬天时截止,如果是以后数年间的南迁,官府无法在路照顾了,只能在安置进行照顾。”

“那朝廷南迁是什么时候?”

“陛下,朝廷南迁分两步走,先是内宫南迁,然后是朝官南迁,等蔡州等地的船只到来,先让宫人带随身物品乘船南下,宫的器物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