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各自站队(1 / 2)

寒门枭士 高月 1785 字 29天前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王黼,如果是李纲对王黼的批斗还涉及到派系之争,大家会有别的想法,但李延庆指责不一样了,他是保卫太原的大功臣,连金国都畏惧他,不惜用撤军来换取他调离太原,更是得到了数十万京城百姓支持,这使他无形在朝廷有了一种常人难及的威望,对朝廷事务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所以他对王黼的当面指责使得天子赵佶也有点坐不住了,不悦问王黼,“王相国,这是怎么回事?”

王黼满脸通红解释道:“回禀陛下,微臣只是想统筹安排救济难民,所以需要一点时间。”

“好一个需要一点时间,一个多月过去了,朝廷和地方官府都没有任何动静,数十万难逃的难民在饥寒苦苦煎熬,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朝廷的救济居然在王相国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消失了。”

李延庆又向赵佶和太子赵桓行一礼,“陛下,太子监国,微臣今天午遇到一群从真定府逃来的难民,他们向我哭诉,他们不愿意做金兵的奴隶,是死也要做大宋的臣民,他千辛万苦逃过黄河,却有不少老人因病饿而死,陛下,这是您的子民,他们没有死在金人的铁蹄下,却死在王相国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李延庆最后一句话声色俱厉,他终于在朝堂发作了,震惊了朝堂所有的人,自从拗相公后,还从来没有大臣敢在朝堂如此发作,赵佶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偏偏李延庆的话句句诛心,让他无言以对。

这时,蔡京起身道:“李府尹请不必动怒,陛下,请容老臣说一句。”

赵佶郁闷地点点头,“蔡相公请说!”

蔡京缓缓道:“我大宋自神宗以后,便对灾难之民有了明确规定,由各官府地赈济,其实并不需要通过朝堂批准,而且陛下在几年前对方腊之乱明确批示,但凡兵灾难流离民众,由各地官府自行赈济,所以王相国在批复下呈方面虽然有些拖沓,但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在王相国身,只能说地方官府不作为,也有很大的责任。”

李延庆眉毛一挑,问道:“是这个规矩吗?官府有权自行赈济,不必通过知政堂批复。”

“确实是这个规矩!”

李延庆点点头,厉声问王黼道:“我相信蔡相公的论断,更相信天子体恤子民的圣意,那我要问王相国,我作为开封府尹遵循陛下旨意向开封府十六县下达了赈济灾民之令,你堂堂的王相国却派人去开封府各县,严禁开封府各县赈济灾民,公然对抗圣旨,这是为什么?”

朝堂顿时一片哗然,王黼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却一句话也说不出,赵佶坐不住了,问道:“李府尹,你可有证据?”

李延庆取出王黼的银牌呈,“这是王黼派人去各县下令的信物,请陛下审视!”

有宦官将银牌呈给了赵佶,赵佶看了看银牌,心着实有些恼火,这面银牌除了面字不同外,银牌的式样,甚至面的纹饰都和自己的天子金牌一模一样,自己可从来没有批准过亲王以外的大臣可以拥有银牌,不用说,这是王黼擅自所刻,有僭越之嫌。

赵佶狠狠瞪了王黼一眼,王黼看得出了赵佶眼的不满,吓得他扑通跪倒,连连磕头,“微臣知罪!”

他所说的知罪并不是他派人去禁止赈济难民,而是他制作银牌的秘密被赵佶发现了。

赵佶冷冷道:“你把手的朝务都转给蔡老相国,两个月内不准你再过问朝政!”

王黼满头大汗小声道:“微臣....遵旨!”

赵佶又对蔡京道:“关于赈济难民的方案要立刻出台,不准再拖下去,知政堂可以向太子请示,要把这件事办好了!”

蔡京连忙起身表态,“老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今天开始处理此事。”

赵佶点点头,看了一眼李延庆,缓缓道:“朕知道李府尹刚从军出来,有些军队的习惯还改不了,朕也不怪你,但朝廷毕竟不是军队,希望李府尹能尽快适应官的身份,尽力协助太子治理好京城。”

“微臣谢陛下宽容!”

赵佶心十分不高兴,王黼不争气是一方面,李延庆咆哮朝堂,也让他颜面尽失,甚至李延庆的咄咄逼人还居然使他感到了一丝畏惧。

“退朝!”

赵佶起身一拂袖,便怒气冲冲而去。

王黼无恶毒地盯了一眼李延庆,匆匆离去了,这时,蔡京走到太子赵桓面前,满脸诚恳道:“以前老臣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老臣能做一点主了,老臣在最大程度配合殿下,把各项战备做好。”

赵桓心却十分欢喜,本来今天朝会他们处于下风,不料李延庆横空杀出,一下子扭转了局面,把最大绊脚石王黼给扳倒了,尽管只是停职两个月,但也足以让他的很多政令都能畅通了,蔡京的表态更让他尝到了胜利的甜头。

赵桓笑道:“希望我们首先携手将难民安置方案出台,这是当务之急。”

“老臣也是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