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岗冬雪(1 / 2)

寒门枭士 高月 1838 字 29天前

汴梁有八景,其两个景色和冬天有关,一个是隋堤烟柳,另一个则是百岗冬雪,隋堤烟柳在冬天时柳条结冰,变成了一个玉树琼枝世界,所以又叫做隋堤冰柳,扈青儿和喜鹊昨天是去那里游玩,回来后对那里的冰柳赞不绝口。

而百岗冬雪是京城南山的雪景,以气势磅礴而著称,它实际是长达二十余里的一条雪景带,每年的第一场大雪后,京城百姓会携家带口地出城来赏雪,官府为此修建了几百座赏雪亭,但依旧远远不够用。

南山位于京城南面的陈州门外,实际是一座低矮的丘陵,长达三十余里,虽然它高不过数十丈,但在平原地区这种丘陵还是较少见,京城人把它称为南山,最南面种满了梅花,所以最南面的一座山梁又叫做梅山。

千百年来,南山受风雨侵蚀早已变得十分破碎,山内沟壑纵横,山头高低起伏,里面山谷幽深,林木茂盛,小溪潺潺,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它是避暑的好去处,风景秀丽,有繁台春色,吹台秋雨、梁园雪霁、禹王大庙等等景色。

这里的山溪水也不错,很多茶馆都在这里取水,尤其梅山玉律园的泉水水质最好,冬天也不结冰,是皇室专用御泉水。

不过到了冬天,南山被大雪覆盖,高高低低的山丘和幽深的沟壑便形成了一幅绝美的雪景画卷,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每年这个时候,功勋世家的子弟们都会结伴出游,欣赏京城的第一雪景。

由于官道游人太多,众人各有想法,走着走着便各自散去,数十人分成了八伙,李延庆加入这一伙有六人,两男四女,李延庆和曹性,四个女子是曹蕴和她妹妹曹娇娇,还有个堂姊曹云,另外还有个潘家的女儿潘倩云,她和曹云关系最好,两人坐在一辆牛车内。

让李延庆有点遗憾的是高宠没有和他们一起,高家的人较多,自成一伙,他们去了凝雪岗,那里是游人最多的地方。

“延庆,你猜猜那个潘倩云是谁?”曹性一脸神秘地对李延庆低声笑道。

“我怎么知道,不过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见过?”

“她是那位山抹微云!”

李延庆哑然失笑,原来是那个秦观的女粉丝。

“她好像对你有点意思哦!”

这话令李延庆吓了一跳,一抬头,只见前面牛车的车窗内,一个颇为俏丽的女子正倚在窗前,脉脉含情地望着自己,李延庆连忙转开视线,向远处的雪景望去。

平心而论,这个潘倩云长得还不错,身材修长,气质优雅,容貌如桃花般艳丽,尤其一双多情眼睛仿佛会说话一样,眼眸里总是流露出一丝绵绵情意,让李延庆不得不对她敬而远之。

为了离那双多情的眼睛稍微远一点,李延庆放慢了速度,便和曹氏姐妹的马车并驾齐驱了。

“李大哥,我们去小秋岗,那里有卖糖葫芦的!”

曹娇娇见李延庆和他们一起去赏雪,兴奋得手舞足蹈,这时,她的脸忽然一沉,望着李延庆身后极为不高兴道:“他怎么跟来了!”

李延庆一回头,只见一名年轻男子正骑马向这边奔来,老远喊道:“小三郎,等一等我!”

待他奔至近前,李延庆忽然觉得他有点眼熟,略一沉思,终于想起来了,在曹府大宴时见过,好像叫做王俊,他父亲是殿前步军司都指挥使王道齐,是个颇有实权的军方人物。

曹性也看见王俊,脸色一变,暗暗骂了一声,“该死!他今年怎么又跟来了。”

李延庆忽然想到了什么,目光向曹蕴望去,只见她面色平静如水,正望着窗外远方的雪景,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来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王俊奔至近前,呵呵一笑,“我今年又是野鬼孤魂了,只好厚颜跟着你们!”

说着,他的目光迅速向车内的曹蕴瞥去。

.......

王俊的到来使气氛变得有些尴尬,他只和李延庆草草打个招呼,便象苍蝇一样地盯了曹蕴,他骑马紧靠在曹蕴车窗前,滔滔不绝地给她讲百岗冬雪的由来,曹娇娇气得向他直瞪眼,他却恍若不觉,依旧高谈阔论,曹蕴却神情平静,脸挂着一丝淡淡的、纯属礼貌的笑意。

曹性摇摇头,很无奈地对李延庆道:“这个家伙真是鸹噪得让人烦,他这番吹嘘去年已经说过一遍了,今天又重复说一遍,也是我妹妹有耐心,要是换别人,早不睬他了。”

李延庆淡淡一笑,“看得出他对你妹妹很有意思!”

曹性苦笑一声,“他父亲已经两次向曹家提亲,本来我三叔已经答应,但我祖父不太喜欢王俊,便对王家说,这门婚事必须蕴娘自己答应才行,所以你看见了,王俊千方百计找机会接近蕴娘,想讨蕴娘欢心。”

“他这样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是啊!欲速则不达,所以你看我也不拦他,让他去尽情表现自己,别说我没给他机会。”

这时,后面传来一个娇柔的声音,“李探花!”

李延庆回头,只见潘倩云在车窗前含笑望着自己,李延庆停住马匹,等牛车前,“潘姑娘有什么吩咐?”

潘倩云细长的眉毛一挑,多情的双眸带着盈盈笑意道:“听说在次市,李探花给蕴娘写了两幅对联,眼看快到新年,李探花能否给奴家也写一幅呢?”

李延庆呵呵干笑两声,她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怎么,李探花不肯给奴家写吗?”潘倩云的目光变得有些幽怨起来。

“我只是担心字写得不好,让潘姑娘看不。”

“怎么会呢?探花的字若写得不好,还能考探花?如果李探花不肯写算了,不用找这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