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9.第1379章 动摇(2 / 2)

明朝小侯爷 难山之下 1131 字 1个月前

徐光平,一个名闻京城的大少,虽然随军出征了,但是真论功绩都不够这封奏章。但是他最终还是到了封赏的名单,因为辽东报的名单有他。

因为他是张知节的小舅子,但是内阁给徐光平定的封赏也不高,排在了末尾。杨廷和原本在意的是前面,只是大略扫了一眼后面,因为后面的人皇帝可能都不知道是谁。

没想到正德皇帝竟然将徐光平给的封赏改了,实授千户,还给了一个副千户的袭职。

这个封赏也不低了,毕竟徐光平去辽东溜达了一圈,能得一个实授千户还有一个副千户的袭职也算不错了,毕竟徐光平也才十六岁,还没成亲呢。

杨廷和沉吟之后合了奏章,虽然对此有些异议,但是并没有因此去找正德皇帝理论。一个副千户而已,还不值得他劝谏皇帝。

但是杨廷和却在琢磨正德皇帝这其的用意。看到这个改动之后,杨廷和原本认为正德皇帝对张知节心有芥蒂的看法,又动摇了。

但是不管如何,这次的弹劾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虽然不知道对正德皇帝有没有警醒,但是至少张知节有所警醒了。

关于封赏之事终于定了下来,朝的百官知道之后尽皆愕然,因为竟然没有关于张知节的封赏,这让他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些了奏章的官员们懵逼之后感到惊喜,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奏章,所以皇帝才罢了对张知节的封赏?

原来自己竟然这么牛逼?自己竟然从来都不知道。他们激动过后有些感慨,难道圣眷无人能及的昌国公终于栽了?这很可能是一个征兆。

虽然众人谈不幸灾乐祸,但是心还真有些复杂莫名。毕竟张知节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朝官员的头,无论是功业还是权力。

毕竟徐光平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多数官员们并不会注意到他,所以这些官员们的第一反应是昌国公圣眷受到了动摇。

当然他们不会以为昌国公的地位此会一落千丈,毕竟昌国公的功劳在那里。但是他的圣眷减弱了之后,至少不会让人想到敢受到那种如山一样的压力。

他们更希望的是,昌国公的权利能够被压制,虽然昌国公并没有刻意揽权,但是在他手的权利还真不小。

特别是在海事,昌国公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无论是水师还是海事衙门,全都是昌国公的心腹。

如今无论是水师还是海事衙门可都富得流油,涉及的财富十分庞大,对于海贸易影响十分巨大。这本应是他们官主导才是啊,但是现在他们官却根本插不手。

这些年,在张知节的影响下,武将勋贵们隐隐有抬头的迹象啊。如果张知节的圣眷减弱的话,那他们有机会插手海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