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水未落,石未出【4000字二合一大章】(1 / 2)

寒门首辅 一袖乾坤 2577 字 15天前

临清同知李泰死了,死的透透的。

当青楼的杂役在木桶中发现赤条条的死尸时直是惊呼出了声。

紧接着整个临清都知道了这个可怖的消息。

顾鼎臣自然也是。他得知李泰被刺杀的消息后先是震惊,随后震怒,紧接着勒令知州赵孟庆严查此事,并给赵知州定下了十日的期限。

十日内,若是赵孟庆不能查出真相,抓获凶手,那么他将被一同治罪。

赵知州拍着胸脯作保,说一定会谨遵钦差大人的命令,将凶手缉拿归案。

他也确实表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勒令三班衙役全城搜查,最终抓获了一个面上有刀疤的铁匠。

按照赵知州的话说,一切线索都指向此人,他必是杀害李同知的凶手。

顾鼎臣当即前去大牢提审,那铁匠自然一直喊冤。顾鼎臣觉得此事疑点重重,便质问赵孟庆怎么回事。

赵知州哭泣道:“钦差大人若是不信下官,就把下官革职查办吧。但钦差大人请不要怀疑下官的职业操守。”

顾鼎臣:“......”

“本官并不是怀疑你,但你说一个铁匠刺杀了李同知,总得拿出些证据吧?”

“钦差大人说的是,下官敢叫衙役拿人,自然是找到了证据的。据那青楼的老鸨说,这铁匠陈三那晚确实去了青楼,还点了几个姑娘......”

“捡紧要的说!”

顾鼎臣不怒自威道。

“是,是。”

赵孟庆继续道:“钦差大人您想啊,一个铁匠出入青楼是件极为不寻常的事。以他的财力要在青楼消费一晚恐怕不破产也得掉块肉啊。那么他为何突然出现在青楼?”

赵孟庆的诱导显然起到了作用,顾鼎臣沉思了片刻道:“照你这么说,此人确实有很大嫌疑。”

至于这铁匠喊冤,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任何凶手在案发后都会拼命喊冤,这更多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罢了。

“但一个铁匠为何会与李同知有仇?”

顾鼎臣对铁匠的动机还是很怀疑。

“这个,恐怕只能大刑伺候叫他吐出真言了。不过下官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似乎李同知和这陈铁匠的婆娘有染啊。”

赵孟庆抓来的这名铁匠当然只是一个替死鬼,但也不是随便从大街上抓来的。

他之所以选了此人,自然也对他的身份底细做了一番调查。

这铁匠陈三是临清本地人,祖孙三代都靠打铁为生,娶了一房婆娘孙氏,虽然算不上大家闺秀,但胜在吃苦耐劳,屁股又大好生养。

孙氏给陈三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的虽然清苦但也有盼头。

但一切都在一个月前发生了改变,刚刚为陈三生下女儿的孙氏被本州同知李泰李大人叫去给诞下的小公子做奶妈。

这是很寻常的事情,官宦人家的夫人一般不愿意亲自哺乳,便找百姓家哺乳期的女人做奶妈,代为哺乳。

对此,铁匠陈三并没有反对。毕竟奶妈可以收获一笔不菲的银钱,这对他们这种穷苦人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可悲剧发生了。

孙氏去了李同知府上没两日便跑了回来,关上屋门谁也不理。

陈铁匠心疼媳妇,便将做好的饭菜端到媳妇屋子。可他几番询问都没有人来开门。

陈铁匠急了,遂一脚踹开了屋门。

一进屋子,陈铁匠彻底傻了。媳妇踢翻了凳子,上吊了!

好好的一个婆娘就这么死了,陈铁匠自然悲痛欲绝。

悲痛之后,他自然对李同知恨之入骨。

自家婆娘是去李家做乳娘后才想不开自杀的,即便是傻子也知道定是李同知对其做了什么不堪的事情。

陈铁匠确实是这么想的,但他没有证据,并不能对李同知做什么。

在派人刺杀李泰之前,赵孟庆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并做好了谋划。一旦钦差大人命其破案,他就把陈铁匠抓来顶缸。

没有人比赵孟庆更清楚,凶手不是陈三。但他要的只是陈三的动机。

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人,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妻子被别的男人玷污,哪怕这个人贵为朝廷命官。

陈三有足够的动机做这件事。

至于陈三前去青楼买春,自然是赵孟庆逼老鸨作的伪证。

人证这种事情,你说它是真的它便是真的。你说它是假的他就是假的,没有什么定论可言。

赵孟庆将一切操控在掌中,便是钦差也不可能立刻看出破绽。

顾鼎臣面色青一阵紫一阵,终于一甩衣袖道:“若这事情是真的,那这陈铁匠行刺李泰就不奇怪了。”

说完他便又提审了陈铁匠一次。

这次可怜的陈铁匠不明内情,承认了李同知对他婆娘做过非礼之事。

顾鼎臣大怒,当即便要给陈三定罪,认为其是报复李同知,遂潜入青楼在李同知沐浴时将其杀死。

一切都是那么的合乎逻辑,完全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在顾鼎臣看来,李同知非礼陈铁匠的妻子当然不对,但陈铁匠因此就使用暴力手段杀死了李同知,同样是暴行。

并不能因为陈铁匠之前受了委屈,就认定他杀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杀害朝廷命官,这当然是死罪。

顾鼎臣当即判罚陈三斩刑。

当然,这还需要报备刑部,并由刑部核准,天子勾决才能对人犯明正典刑。

赵孟庆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只要陈铁匠一被处斩,这案子就算结了。大明极少有翻案的情况出现,何况这是钦差大人亲自审的案,判的案,谁敢翻?

顾鼎臣的折子到了京师,自然递送至通政使司。由通政使司分类,送到内阁。

谢慎和李东阳是最先看到这封奏疏的。

二人皆是感到大惑不解,为什么顾鼎臣一到临清,临清就死了官,还是同知这样的二把手。

更奇怪的是,行刺同知大人的是一个铁匠。

虽然顾鼎臣将事情的背景描述了一番,谢慎还是觉得很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