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内讧(2 / 2)

寒门首辅 一袖乾坤 2559 字 16天前

朱宸濠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狠厉的说道。

不多时的工夫便听到板子打在李士实臀腿间发出的闷响,令朱宸濠感到有些意外的是李士实竟然一声不吭。

“陛下,李相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李相年事已高,这一顿板子打下去恐怕会取了他的性命啊。”

......

......

右丞相刘养正终于看不下去了。

在他看来,宁王实在是太过刚愎自用。

若宁王是个守成之主,这一点倒也不致命。偏偏宁王现在是起兵造反,这个性子是会害死他,害死所有人的。

天欲使人亡,必先使其狂。

宁王这么目空一切,刻薄寡恩,有哪个臣属还会替他卖命?

没有了这些死士,宁王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凡人,谈什么王图霸业,问鼎九州?

一旁的刘言则是看的心惊肉跳。

这个宁王脾气也太大些了吧?

李士实可是他倚为臂膀的左丞相,竟然说拖下去打板子就打了,完全不给臣子一丝解释的机会。

要说,老朱家打臣子板子的习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

太祖皇帝起于草莽,在群雄逐鹿中最后胜出,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明王朝。这自然是丰功伟绩,可是太祖皇帝出身寒微,总不自觉的认为臣属看不起他。

故而太祖皇帝创造了民、军、匠、灶四籍,将天下百姓尽归四籍之中。

父业子承,代代传下去。

在太祖皇帝的设想中,天下人遵循贵贱纲常,大明便能千秋万代的存在下去。

可是这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且不说这个制度在朱元璋死后执行时有很多空子可钻。便是朱元璋还在世时,那些公卿世家还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位泥腿子出身的帝王。

朱元璋创立的锦衣卫侦探到了这些消息,将其汇报给了天子。朱元璋自然是勃然大怒。他心道你们吃着老子的饭,砸老子的碗,当真是翻天了。

你们不是不服气吗,老子就打的你们服气为止。

于是乎,‘伟大’的廷杖制度诞生了。

敢于违抗皇帝命令的廷杖之,敢于与皇帝唱反调的廷杖之,敢于对皇帝私生活指指点点的廷杖之......

总之,只要惹了朱皇帝不快,就会被锦衣卫拖下去打屁股。

读书人都是细皮嫩肉,一通板子打下来即便不死也得躺在床上数月才能把伤养好。

大明建国之初,文官们还没有发展到后期那种为了名声抢着触怒皇帝以被廷杖的阶段。

面对朱元璋的铁腕政策,气焰嚣张目空一切的文官们终于低下了头颅,在屁股和尊严之间选择了前者。

当然,朱元璋只是廷杖制度的开创者,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便是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

这两位天子加在一起廷杖过的臣子人数恐怕得有整个大明朝廷杖人数的一半还多。

朱宸濠虽然不是正牌皇帝,但好歹也姓朱,多少继承了一些老朱家的习性。

好的习惯朱宸濠没学到多少,这打臣下屁股立威的本事他倒是学的快。

他身边可以倚靠的臣子总共就那么几个,李士实便是一个重要的辅佐之臣。不仅善于出谋划策,搞内政后勤也很有一套。

但就是这么一个全能型人才被朱宸濠弃之如敝屣,说廷杖就廷杖,说羞辱就羞辱。

用刻薄寡恩,生性凉薄来形容朱宸濠是一点也不为过。

朱宸濠眉毛挑了挑,脸颊上的肥肉勐然收紧,极为不情愿的摆手道:“罢了,这次便饶了他!”

刘养正连忙赶出去叫行刑的军士停下来,即便如此李士实也已经被打了十几板子,此刻满头大汗,几乎晕厥过去。

刘养正冲两名军士使了个眼色,那两人立刻架起虚弱不堪的李士实下去了。

刘养正叹了一声,心道若虚兄(李士实的字)你这是何苦呢。

朱宸濠显然不打算管这许多。人已经打了,威也已经立了。接下来自然是商讨接管安庆府的事宜。

虽然刘言提出的这个方案并不让他完全满意,但至少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朱宸濠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刘言的请求,与其约定了入城的时间。

刘言完成了周知府交代的任务,直是不想在宁王营中多停留一刻。显然朱宸濠对这位信使也没有什么好感,直接叫人打发他走了。

刘言走后,兵部尚书王纶、右丞相刘养正也相继告退。

朱宸濠惟独留下了锦衣卫指挥使钱宁,询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

自始至终钱宁都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任何看法,这让朱宸濠很是疑惑。

要知道钱宁可是一个直肠子,任何时候都会抢先发表意见。

偏偏在这件事上他沉默了,一定有隐情。

朱宸濠并不傻,他当然知道这可能是诈降。

但李士实那个老货实在是太不上道了,在来使面前扫他的面子,他不得不廷杖李老头立威。

但这并不代表朱宸濠对周越的投诚丝毫不怀疑。

现在他就要听听钱宁的看法。

帅帐中只有两人,再也没有顾忌的必要。

钱宁沉吟了片刻,冲朱宸濠躬身一礼道:“陛下,此中恐怕有诈。”

朱宸濠闻言直是大惊。

如果只是李士实说这个话,他大可以认为是危言耸听。但现在连钱宁也这么说了,朱宸濠不得不仔细思忖一番了......

“说说看,诈在哪里?”

钱宁嘿嘿一笑道:“陛下觉得,为何那周越要叫陛下佯攻东门呢?”

朱宸濠随口答道:“因为他要调集城中主力守军去东门,好开南门迎朕大军入城啊。”

钱宁却是连连摇头道:“绝不是这么简单,李相说的有几分道理,陛下的水师可都驻扎在红泥湾啊。一旦佯攻安庆府东门,红泥湾中的战船序列将会被打乱。若是有只军队趁乱潜入......”

钱宁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是很明显了。

宁王起兵造反,强就强在这只水师上。

如果没了这只水师,宁王的军队在朝廷大军面前就是土鸡瓦狗一般。朱宸濠自然也清楚这点,故而他一直对战船保护有加,大部分的战船都停靠在安庆府东南的红泥湾中,只轮流派出少量战船用来封锁河道。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