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开汉唐天(下)(1 / 2)

倾宋 然籇 2628 字 16天前

苍茫大海,风平浪静。

或许因为岸上的春风徐徐,这海面上也是一般无二的波浪柔柔,丝毫没有狂风暴雨时候将一切都吞没的狂暴之气。一艘艘巨大的海船缓缓的犁破海面,向着不远处的海岸行驶。

大明的赤色龙旗在船头骄傲的飘扬,从海平面上出现的这一支庞大船队的规模,显然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上百艘商船在十多艘巨大战船的拱卫下,在海面上铺开了庞大的阵势。而在这商船队伍的外围,还有更多的飞剪快船来往巡逻,任何对这商船队有不轨之心的人,只是这些飞剪快船就是他们没有办法战胜的了。

更何况飘扬在那些战船船桅上的赤色龙旗无形之中在象征着整个船队的身份。这可不是哪一家商贾的船队,而是大明海军的船队。整个泉州外的南洋地区,有这么庞大的海军战船队伍的,也就只有南洋海军了。这支征服了整个南洋的海军,是大明最强大的海军之一,自然也有能耐抽调出来这么多海军战船为商船队伍护航。

泉州港外围的商船上,商贾们和水手们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被海军战船护卫在中间的这些商船。虽然原来海上规模最大的两股海上盗贼力量——张麻子和李叹、朱清和张瑄现在都已经是大明的中坚力量,尤其是这南洋海军还有不少都是当初张麻子麾下的贼寇,改邪归正之后支撑起了大明南洋海军的天空,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海上并没有任何危险。

无论是遇到大风大浪,还是遇到一些时常出没的亡命之徒,如果旁边有海军战船护航的话,那自然会将危险减弱到最小。毕竟庞大的海军宝船可以在大多数的风浪中如履平地,而且也能够在有商船倾覆之后及时施以援手,更何况有这么大的海军战船坐镇,那些海上贼寇除非吃了熊心豹子胆,否则不可能轻易招惹。

以几艘舢板和蒙冲挑战海军的飞剪快船和宝船,和直接送死也没有什么区别,这点儿自知之明大多数海上贼寇还是有的,所以他们一般都会算好时间,等着海军巡逻的战船过去之后,再从藏身的南洋各个港汊之中杀出来,以来去如飞的小舟打劫来往商船。

这些海上贼寇主要以南洋土著为主。对于南洋土著来说,从军为大明打仗毕竟不是最好的选择,还不如直接抢劫来往的商船发家致富来的快,尤其是在一些大明还没有办法建立起有效统治的小岛屿,这样的情况更是屡屡皆是,直到最近大明从东洋抽掉了大量的倭人组成淸剿队,挨个岛屿进行清扫,方才稍稍遏制住这种情况。

清扫也是需要时间的,按照南洋行省官方的说法,这种清扫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结束,并且永不会发生。

商贾们当然明白这清扫是什么意思,抵抗的南洋土著就地格杀,其余则全部变卖为奴、永世不可翻身。倭人抵抗大明或许无能为力,但是对付这些还没有开化的土著,简直是手到擒来。尤其是大明在他们杀够足够的人之后,一样会给他们大明百姓的身份,所以这些倭人动起手来一点儿都不心慈手软,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杀人比赛。

对此南洋行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商贾们更是乐得其所。

不过虽然清扫行动在进行,这些流窜的海寇想要销声匿迹恐怕也得多等上几个月,所以现在看到有海军护航的商船队伍,商贾们还是羡慕。

泉州市舶司的引导船已经缓缓开出来,清理航道,毕竟像海军宝船这样的巨大船只,正常商贾自然没有能力建造或者购买,所以泉州港也就只有两处码头可以为这些宝船提供泊船的地方,并且平时这些码头的外面一般都被来往的各式商船占据,毕竟放着这么大一个码头也不能空荡荡的在这里暴殄天物。

在商贾们惊叹和羡慕的眼神中,大大小小的商船在宝船的护卫下靠上码头。只不过接下来的情景却是让很多商贾大吃一惊。

一块块踏板从商船上放下来,一列一列明军士卒快步跑下商船。

“整队!”都头和十将们率先在码头上站直,朗声吼道。明军将士们飞快的整理队伍。一面面象征军队荣耀的旌旗全部在暖暖的春风之中展开,宣武军第一旅、宣武军第二旅······绣在金龙旁边的字样仿佛随着那张牙舞爪的金龙一起飘扬直上九天。

报数的声音此起彼伏,大队大队的明军将士不断开出码头,在码头外已经提前清理出来的空地上集结。这些运兵的大商船缓缓离开之后,更多的小商船飞快的靠上码头,而原本在空地上集结好的明军士卒,重新回到码头上,每一个都负责一条船,大量装满粮食的麻袋从船上如流水一般卸下来,反倒是没有看到多少兵刃器械。

商贾们来往南洋,对于大明在南洋的驻军自然很熟悉,这宣武军是大明在南洋驻军之中最精锐的一支,当初大明也是以宣武军为主力,横扫南洋、无人能敌。尤其是在协防的神卫军尽数抽调北上之后,宣武军更是成为了大明在南洋的顶梁柱和最后主力。

现在大明连宣武军都抽调北上了,说明北面真的要有大事发生了。

而对于大明来说,对北面蒙古已经占据兵力和实力上的优势,所以有大事发生的话就只有一种可能——大明要北伐了,而且是就在不久之后!

所以大明并没有着急就地征调壮丁,而是将南面的主力战军北调,这样就可以保证民间依然有足够的年轻劳力维持春耕和夏收。而这也能说明大明根本不在意蒙古是不是知道自己将要北伐的意思,就当着天下人的面调集军队,你蒙古又能怎么着?

想到这一点,不少商贾和水手们都面带激动神色看向这些码头上忙碌搬运的明军将士。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神情让他们面红耳赤。

生逢此世,乃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不过眼尖的人也发现了一件事,就是宣武军此行并没有携带什么大型器械,一直在搬运粮袋,而商贾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大明看家重器——床子弩、飞雷炮等的身影一点儿都没有看到,不过这点儿小问题显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毕竟绝大多数人的关注点还是在明军身上。

毕竟来往南洋和泉州,还真是少见明军这样大规模的集结。

亲卫队四下里散开,宣武军将军李芾大步走下战船,他身边还跟着宣武军督导杨霆和大明皇家南洋舰队副都指挥使白怒涛。

见到李芾走过来,大明福建行省巡抚李骥、泉州府知府顾逊以及泉州市舶司按察使钱羽杰三人急忙迎上来。大明军政体系分离,除非有大战或者天灾,文武之间只是同僚关系,互不统属,尤其是在品级上,宣武军将军和一省巡抚本来就是平级,所以李骥和李芾只是拱手行礼。

更何况泉州是大明通向南洋的第一大港。虽然广州新港口正在建设,但是归根结底泉州有三百年两宋通商南洋的底蕴在这里,大多数的商贾在短期内还是会选择泉州。而大明连接江南和岭南的直道,也是先通到泉州,再修建从泉州到广州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