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有空一定去你们那里转转,听陆原说你做的咸菜许多人都争着排队买,如今又盖了新房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真是为你感到开心。”陆念东真诚的说道。
“都是赚些小钱,但是比起以前的日子,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木秀深有感触。
“的确,当年吃草根树皮的时候,谁能想到有如今的好日子。”陆念东年轻的时候,日子更不好过。
“一切都过去了,咱们过好眼下的日子就行,你俩这还一起忆苦思甜起来了。”陈文华好笑的说道。
木秀和陆念东对视了一眼,都哈哈笑了起来。
大家又在一起闲聊了一会儿,小田买菜回来,木秀就去厨房开始收拾,以前在医院的时候,她知道,陆念东一般都是在五点左右就要开始吃晚饭了。
“老婆子,木秀这次来,带了不少东西,你把咱俩那些比较新的衣服整理出来,正好让木秀带回去,她爹娘跟咱俩身形差不多。”陆念东对陈文华叮嘱道。
“行,年前儿媳妇给我买了好几件衣服,我嫌穿上太花哨了,这次正好给木秀带回去。”陈文华也是行动派,说完就麻利的上楼收拾东西去了。
木秀知道陆念东口味偏甜,她特地做了糖醋排骨,粉蒸咕咾肉,糖醋茄子,不过所用的糖,都是用的木糖醇和代糖。
木秀又做了鱼丸,虾丸,这些做好之后都可以冷冻放好,平日里做青菜汤,放一些丸子,味道最是鲜美不过,而且也没有太多的油盐。她在做饭的时候,将这些都告诉了小田。
晚上一顿饭,吃的陆念东满面红光,开心不已,要不是被陈文华盯着,他连盘子里的汤都要倒进米饭里面拌拌吃了。
“陆爷爷,我都用笔记到纸上给小田了,您以后可以经常吃到的。”木秀也是捂嘴笑着说道。
“还是你这孩子懂我。”陆念东听到木秀的话,开心的说道。
吃过晚饭,木秀陪着陆念东在外面转转消食。
“木秀啊,你想过没有读书?”陆念东忽然开口问道。
“恩,我想读书,但是如今家中事情太多,等过两年。”
“你今年都十五岁了,再等下去,都几岁了,陆原像你这个时候,已经读高中了。”陆念东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想等今年九月份,让外甥女先去读小学,我自学,我这样聪明伶俐,学的也快。”木秀早已经规划好了。
“哪有这么夸自己的....我有一位老友,在镇坪县教育局,如果上学遇到什么问题,你可以联系他,等你走后,我也会给他写封信,交代一下。”陆念东的话,让木秀顿时大喜过望。
“真是也太好了,谢谢陆爷爷,我本来还在发愁我们农村人能不能进城里的学校呢,您这可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这个消息对木秀来说真的是意外之喜。
“上学是好事,能学知识,讲道理,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我的那帮老友们,平日总找我帮忙,如今该我要债咯。”陆念东哈哈大笑。
俩人消食的差不多了,就回到了屋里,陈文华已经将客房收拾好,还给木秀准备了换洗的衣服和毛巾。
“这是我儿媳妇以前的睡衣,放在家里已经洗过了,你先穿上,卫生间在旁边,里面水壶里都是热水,你这一天也累坏了,赶紧洗洗睡了。”陈文华关心的说道。
“好的,陆奶奶。”木秀洗漱完毕就睡下了。
这几日许是在外面旅店睡的不是很好,躺在陆家的客房,木秀竟然睡的很是香甜,等她醒来,已经是早晨八点了,她急忙起来,下楼看到陆念东和陈文华在沙发上看报纸。
“木秀,起来了,赶紧吃早饭吧。”陈文华听到动静,抬起头,看到木秀下楼。
“我起来晚了......”木秀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小孩子,能吃能睡,哪跟我们,想睡都睡不着。”陆念东笑着说道。
早餐很是丰富,油条,豆浆,几样精致的小菜,木秀吃完之后,站起身来,就跟陆念东告别。
“陆爷爷,陆奶奶,一会儿十点钟有一趟车,我收拾下就走了。”
“再留几天吧,怎么这样匆忙。”陆念东没想到木秀这样快就要走。
“就是,昨天才来,今天就走,太赶了,再留几日吧。”陈文华也出声挽留。
“小麦已经开始开始抢收了,庄稼不等人,等年底不忙的时候,我再来多住几日。”木秀推辞道。
-
第204章 回家
陆念东算了下时间,春小麦的确到了收割的季节。
“文华,去把准备好的东西拿过来。”
陈文华应了一声,进屋去拿打包好的衣服和零食。
“我这里也没准备啥东西,有一些我和你陆奶奶的衣服,还算新,拿回去,看看家里谁能穿,还有一些零嘴吃食,都带回去吧。”陆念东对木秀说道。
“恩,谢谢陆爷爷和陆奶奶。”木秀正需要这些旧衣物,木水和周水莲不舍得穿新衣服,这些正好能给他们。
就这样,木秀背着满满的背篓来,又背着满满的背篓离开。
小田将木秀送到了汽车站,给木秀买好了汽车票,看着木秀上车之后才离开。
就在木秀在汽车上晃晃悠悠的时候,陈文华拿着一封信走进了陆念东的书房。
“这是木秀留下的,这孩子......真是太客气了。”
陆念东不明所以的接过信,看到里面包着的两百块钱,以及信的内容。
大致就是,当初在医院,谢谢他们的照顾,这钱,是陆原出院的时候,借给她的一百块钱,还有一百块钱,是还给陆爷爷的,她知道,做饭要不了那样多钱,是陆爷爷故意给的,如今生活好了,她把这钱还给他们。
“这孩子......”陆念东感叹一声,“那就收下吧,等以后有机会了,多帮帮她,这是个好孩子,知道感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