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2)

科举大佬 人生若初 2423 字 29天前

皇帝又瞧了他一眼,越看越觉得苏凤章确实是有一副好容貌,虽然不如孟庭风流倜傥,也不如苏莯那般八面玲珑,却更加清新俊逸,也难怪女人会喜欢。

虽说是自己钦点的状元郎,但皇帝与苏凤章的接触并不多,此时想起当初轰动一时的《岁花吟》来,心中又觉得苏凤章不但有才,有能,更有几分血气。

这般一想,皇帝对他的喜欢又添了三分,笑着说道:“朕看你不是无趣沉闷,是内秀。”

“陛下谬赞了,下官愧不敢当。”苏凤章笑着答道。

皇帝挑了挑眉,又说道:“你放心,朕可不会随意指婚。”

“行了,继续讲孝经吧。”没给苏凤章继续说话的机会,皇帝岔开了话题。

讲了足足一个时辰,苏凤章才口干舌燥的离开,不过他体力极好,脸上倒是看不出什么疲倦来,走路的姿态依旧挺直。

皇帝若有所思的翻着孝经,忽然问身边的李公公:“你看这苏凤章如何?”

李公公一时间摸不准皇帝的心思,擦边说道:“陛下亲自点的状元郎,自然是才俊无双。”

皇帝嗤笑了一声,又说:“阿乐看中了苏凤章,想要将和静下嫁与他。”

李公公心中微微吃惊,要知道和静郡主是荣亲王唯一的女儿,这些年荣亲王府中并无其他子嗣,荣亲王本人似乎也并不因此着急,反倒是皇帝时常为弟弟无后这件事担心。

京城暗地里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娶了和静郡主,那就等于得到了荣亲王府,背上了一道免死金牌。

就因为这个,京城的公子少爷们对和静郡主趋之若鹜,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和静郡主眼光颇高,荣亲王更是对他们一个也看不上。

谁知道兜兜转转,荣亲王居然看中了出生一般,家世一般,如今不过是翰林院侍读的苏凤章苏大人,李公公蓦地想到元宵案发时,苏大人曾经救了和静郡主一命,难道就是因为这个,以至于和静郡主非君不嫁了?

李公公笑着说道:“陛下,这男未婚女未嫁,苏大人与和静郡主也是男才女貌,除了门第颇为般配,您为何不直接指婚呢?”

皇帝却摇头笑道:“阿乐这个人你还不知道,若是直接指婚他反倒是要闹脾气了,你看着吧,他肯定要想着法子让苏凤章主动上门求娶。”

李公公一听也笑了:“倒也是,荣亲王一向都是这个脾气。”

皇帝似乎想到了什么,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说道:“苏凤章想要抱得美人归,自然也得努力一番才对,不然岂不是便宜了这臭小子。”

第151章 亲事

走出大周宫廷,苏凤章的神色却轻松不到哪里去。

皇帝虽然并未指婚,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十分明白,直接断了他现在相看定亲的机会。

这是天大的荣耀,也将是巨大的束缚,更可能带来麻烦,再一次,苏凤章感受到封建集权的高高在上,他的生活,他的婚姻,别人一句话就能决定。

无力反抗的感觉实在是太差了,尤其是在他觉得,自己稍微能把控人生之后。

苏赵氏听完儿子的话,脸色也是沉凝,白姨娘见他们并不说话,低声问道:“夫人,二郎,陛下有意指婚的话,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儿吗?”

在他们还未上京的时候,自然觉得自家二郎样样出色,什么样的女子都是堪配的。

但抵达京城之后,苏赵氏就被现实打了个巴掌,清醒的认识到之前自己有多么天真。

他们苏家在京城毫无人脉,除了苏凤章的同僚之外,其他人甚至不会宴请他们上门,别说相看高门大户的姑娘了,连门当户对的也没见到几个。

倒是也有人差遣了没人上门来,但那些人家既不知根知底,也不显赫富贵,苏赵氏自然是不满意的。

就是因为这般,苏凤章的婚事才会一直没有下落,苏赵氏一门心思想给儿子找一个十全十美的,但这哪里是容易的事情。

如今皇帝神来一笔,苏赵氏松了口气的同时,却又苦恼起来:“能让陛下指婚的人家,恐怕不是高门大户,就是达官显贵,这般人家出来的姑娘,会不会骄横跋扈?”

“齐大非偶……”当初苏家一败落,连那陈家都要反悔,更别提这些人家了。

白姨娘从惊喜中回过神来,也意识到这一点。

她比苏赵氏想的更多,若是苏凤章真的娶了高门贵女,这媳妇对苏赵氏还可能客气,对她这个姨娘和庶出的弟妹呢,会不会看他们不上。

苏赵氏叹了口气,拍着儿子的手背说道:“罢了,终归是一件好事。”

皇帝做主,不论将来的媳妇如何,肯定比她去相看的要显贵吧。

事已至此,苏凤章也不想苏赵氏跟着担心,说道:“想来陛下也不会促就怨偶。”

苏赵氏点了点头,又道:“旁的娘不担心,只担心你受委屈。”

苏凤章一听这话却笑了:“娘,你想到哪儿去了,即使是公主郡主,难道还能让夫婿受委屈不成,再说了,当今圣上膝下也没有适龄的公主。”

大周朝驸马是可以入朝为官的,相对来说,公主的权柄就没有那么大了,甚至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督造公主府,公主们过得日子可远远不如皇子们。

这么一说,苏赵氏倒是真的放心了,只要不是公主,即使是指婚,这嫁进门的媳妇也总得顺从夫婿,孝顺长辈吧。

指婚的事情还未定下,这一日在宣武馆内,苏凤章倒是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荣亲王正带着人视察修书的近况,原本修著《宣武大典》是四皇子的事情,但日前元宵案,四皇子也触怒了皇帝,于是荣亲王就空降了下来。

如今明面上依旧是四皇子主持修书,实际上权柄却落到了荣亲王手中。

苏凤章这一次正好来送书,这一批书是南方民间的文人上供的。

结果与箫翰林还未说几句话,荣亲王忽然带着人出现了,看到这些书就问道:“又是民间的藏书吗,这次又有几本?”

“启禀王爷,都是孤本,统共有一百零一本书。”苏凤章禀告道。

“不错,如此宣武大典也能更全一些。”荣亲王点了点头,又说道,“本来第一次来宣武馆,不知苏大人可否带路,带本王逛一逛这藏书楼?”

话音落下,箫翰林等人都是惊讶,荣亲王与文人的关系一直不大好,此次被皇帝硬塞进来之后,也是管事不多,平日里不过是点个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