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想不到海边的镇上还挺繁华的,这个规模不是一个镇能达到的。

就是他们说话落英有点听不懂。

落英4人在街上吃了4碗面条后,找了个客栈住下后,安排3个孩子在客栈里等她,3个人也有经验了,痛快的答应了。

到了客栈大堂,跟小二牛头马嘴的讲了一通,她拿出地图,小二告诉她现在是在临海府,他们临海府是个半岛,呈水滴形,进口就是水滴的最窄处,那边设有城墙,现在的地方就是临海的中心城市了。

因为是半岛,整个临海不大。

落英不想跑了,这个地方挺好的,一般也没人往海边逃荒吧。毕竟这里出去就是大海,来了也没地方去,就是死路一条。

跟小二询问了哪家中人比较专业,一定要能听懂她说话的,小二介绍了一个:“那就四马中人啦!他不四本地人,十多年前也是外地来的啦!”

“我人生地不熟,你能找他过来吗?”落英问道。

“可以啊!你等一下,我去帮你喊。”小二在客栈门口喊了一嗓子:“马中人,你过来一下,有生意了。”

原来马中人就在斜对面,落英尴尬了一下。

马中人是个脸色微微黑的中年人,见落英梳着妇人头发问道:“我是姓马,夫人贵姓?”用的本地话。

落英用老家话夹杂着官话问他,毕竟她的人设不可能会说官话,她在几个府城都听到官话,知道大概是什么腔调。:“ 能说官话吗?这里的话我听不懂。”

马中人立马切换成了官话重新问了遍。

“夫家姓王,我想买个房子在这落户,府城房子的价位都有多少的”自古以来城市的房价就很贵。

“这要看什么位置了,屋子的格局,成色等等。”

“离书院近点的。”

“那一片价格偏高,大部分住的都是学院学子或者他们的家属。有一个占地一亩多的,一共15间房,”。

“半亩的九间屋,还有一个只有3间屋的带个小院子的。这个比较小,你们4个人也能住,”估计是怕落英没钱。推荐了一个最便宜的。

“这3个我们都去看看吧,”也许那个最小的位置最好价格最贵呢。

边走边给落英介绍,如果孩子要上学,启蒙就在秀才办的书馆上就可以,府学相当于初中高中,书馆是小学。

落英跟他打听启蒙书馆哪家比较好,“弘正书馆吧,这一片最大的书馆,教学很严格,普通老百姓人家上的比较多,也有一些商户人家的孩子来,学习氛围最好。”

落英等买了房子在打听打听。

如果把整个府城分成田字格,府学在右边两个格子中间,周围一圈就属于学区房,右上都是都是有钱权人家,右下普通商户或者平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左边两个格子住的大部分是最底层的平民。

那套小房子确实是在学区房内,靠近右上,落英觉得作为蝼蚁还是别靠近富贵人家。

一亩那套位置最好,在右下格子更靠近府学,去弘正书馆只需要过一条巷子。房屋位置在巷子头,以后出入马车骡车也方便。周围都是差不多规格的房子。

600多个平方是一个小的二进的四合院,以后就是两个儿子成亲也够住。

半亩的是个一进的四合院。现在住正好。

3间屋的那套在右下格子的右下,稍微偏点。

听完介绍落英更倾向二进那套,“小的那套不看了,就去看看二进的和一进的吧。”

先看了二进的院子。

进大门有一排倒座房,空间也够大,以后有马车骡车也能放得下。过了垂花门就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坐北朝南的是正房,正房两侧各有一个耳房,院子东南各有一个厢房。

房屋有8成新,家具大都搬走了,只剩下一些破旧和笨重的。

院子青石铺成,留了几块地种的树和花,还有一口水井。

落英觉得很满意,“价格多少,”

“这套户主的儿子考进国学后,他们一家搬去京城了,这院子的风水好,很多人打听,要380两。”

落英点点头,又去看了一进的,这套就是小的一进四合院,比二进的主院缩小一圈。没有一进大门的倒座房,其他格局新旧都差不多。这套220两。

综合考虑不管是以后去府学,还是两个儿子成亲,二进那一套都够用了。

虽然落英很想他们成亲后就把他俩分家出去,想想他们应该不可能让寡母一个人住。不说别的,外面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两人淹了。

想到大好年华的人再过几年要做婆婆了,落英囧了下。

第17章

落英刚到这里,本不应该立马就买房子,可跑她实在是逃够了,不想跑了,也不知道还能逃哪里去。又是寒冬腊月的,一直在外面赶骡车实在太辛苦了。

综合考虑到一是天气越来越冷,其他地方出来逃荒的人数也会减少。

二是临海府的地理环境,虽然也是府,但没有安庆府大。

而且是个死胡同,正常人不会往这跑,落英要不是阴差阳错的到了这儿,也想不起来这。

临海是作为军事要塞存在的。如果有什么疫情,想必这边的府衙会更积极的做出措施。

城里的居民有一半是原住民,另一半是军队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