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新一代战舰(2 / 2)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1934 字 18天前

至于一百八十毫米的舰炮,这是准备用在海军的下一代五千吨到六千吨这个级别的铁甲舰上面,同时作为万吨战舰的第二级主炮使用。

毕竟哪怕是万吨巨舰,也不可能装备太多的两百五十毫米主炮,尤其是还是旋转封闭式炮塔,因此除了这些少量的大口径主炮外,还需要大量的次口径主炮,而很明显一百五十毫米的舰炮已经无法充当万吨巨舰的二级主炮。

对了舰炮系统进行招标外,海军内部的战舰设计部门,即海军舰政司也是展开新式船体的设计,海军高层给出的要求就是,要求船体的坚固性要更大,同时要求保持更优良的储备浮力,内部舱室要进行防进水处理,同时要求加强对上层甲板部分的防护能力,具体为加强炮塔的防护能力,加强舰桥等建筑的防护能力。

避免在露天甲板上直接部署舰炮,以保证炮位的安全。

同时还要求尽可能的优化船体,降低兴波阻力,但是也不能把长宽比放的太大,因为那样会大大增加装甲带的面积,进一步造成船体的重量加大,总吨位上升。

当代的决战中的铁甲舰其长宽比一般都比较低,比如去年英国人才服役的米诺陶级铁甲舰,就是超过一万吨,用来进行舰队决战的主力大型铁甲舰,其长宽比为六点八一,这等长宽比放在后世的眼光来看,就是短肥圆的代表,和线条美感没有半点联系。

同时帝国海军的炎帝级铁甲舰,虽然吨位小一些,但是在帝国海军内部也是用来决战的主力铁甲舰,其长宽比甚至比米诺陶级更小一些,只有区区六点二的长宽比。

不过这个时代还有更多的铁甲舰比炎帝级的长宽比要小,比如英国人的防御级以及赫克托这两款六千多吨的铁甲舰,其长宽比都只有五点五七。

而帝国海军的女蜗级近海铁甲舰,长宽比更小,只有区区的五点二。

对于船舶来说,同样的吨位和动力,其长宽比越大,兴波阻力就越小,如此航速就越快,同时需要防护的部分就越大,装甲带越长就越薄弱。

反之长宽比越小,航速越慢,防护面积随之变小就能够配属更厚的装甲。

因此海军舰政司在设计船只的时候,往往是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不能说单纯为了提高航速就提高长宽比,因为那样防护就会跟不上来,如果防护要跟上来的话,那么就得加大吨位,吨位大了就得需要更大的动力,动力大了同样需要更大的船体和吨位,如此就陷入一个死循环。

所以每一款战舰的船体设计,基本都是考虑自家海军的战略需求,并不是战舰设计师想要怎么来就怎么来的。

对于1866年的中华帝国而言,万吨巨舰还有些遥远,要想建造万吨巨舰,就得等八年甲舰成功后才能正式施行。

而八年甲舰自1864年正式动工以后,现在已经是施工了将近两年多,不过依旧没能完成船体建造工作,预计最早的下水时间会是在明年春季,而下水后还有大量的舾装工程,比如安装火炮之类的,然后还得进行试航。

如此下来,估计最早服役的时间都得1858年以后!

一艘全新打造的试验战舰从开工再到服役要四年时间,这在当代已经算是很快了。要知道英国人的大型铁甲舰其开工到下水,然后舾装完工再到服役,需要的时间往往也是四年以上,而更大一些的战舰往往是要五六年。

比如米诺陶级铁甲舰,其首舰1861年就开工了,1863年就下水,但是直到1867年才完成舾装以及试航,并与正式服役,其整个过程长达六年。

但是这个六年其实有些水份,因为英国海军是一个成熟体系的海军,你说他领先全球海军技术的话,偏偏它又保守无比,新舰完工后往往要经过一大堆的试航和各种测试,所以后期时间就拖延了许多。

不过在帝国海军却是没有这个闲工夫,现在帝国海军急需战舰扩充力量,所以战舰的建造往往是加班加点,舾装完工后的试航工作是由海军直接负责,直接一边训练一边试航的,而情况紧急之下,往往是直接开上战场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炎帝级的二号舰少昊号以及盘古级的四号舰伏羲号,这两艘战舰从完成舾装再到参加珠江口海战,只间隔了两个月不到。

不过这没有太大影响他们的战斗力,因为帝国海军都是直接从炎帝号或者盘古级的其他铁甲舰抽调现成的官兵去服役,有着同级舰的服役经历,这些官兵到了新船上后,除了设备新一些外,其他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别,如此往往就能够剩下众多熟悉训练时间。

不过即便如此,海军内部对八年甲舰的建造周期之长还是感到非常不满意,如果要等八年甲舰完工并试验完毕后再开工万吨巨舰,那得什么时候去了,岂不是要到1859年才能开工,然后要等到1875年左右才服役第一艘万吨巨舰?

这个时间段才长了,帝国海军面临的严峻局势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让他们去等待。

因此在珠江口海战刚结束不久,海军内部就是正式提交了紧急造舰计划,其中就有海军期待已久的万吨巨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