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鱼饵已经放下(1 / 2)

全球战国 混吃等死 2018 字 1个月前

“老爷,老爷,大少爷来信了。”

“什么?!快快拿来给我看,哎,都六年了,还以为这小子死了呢。总算是有个音讯了。”

这会儿是1645年10月6日,印度,孟买,李永芳的海边别墅。

自1639年大明被迫撤出时主动投降后,起初,不管是当时的主将古斯塔夫、瓦伦斯坦,还是后来到印度来进行安抚工作的菲利普,都对李永芳表示了足够的重视和善意。

李家的庄园秋毫无犯不说,菲利普还直接给了他子爵的爵位,又赐予了他不少印度的土地。然后原本没有任何信仰的李永芳还给自己弄了一个刹帝利里排名靠前的种姓……

一时之间,庄园扩大、奴仆增多,新来的欧洲贵人和原先的印度土著都对其非常尊重。这日子过得太过舒服,以至于他连连感叹:当初没有回大明而是留下了这步棋,真是走对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是欧洲联军在中南半岛被打得大败,他李永芳给联军统帅提供的明军战力分析都不是太准确。另一方面则是他的长子,那位被派回大明潜伏的李延庚一直没有消息传来——这样的时间长了,在欧洲人眼里,李永芳的价值就变小了。

印度人是很奇葩,但基本的眼力还是有的。既然白人老爷都不待见这位假鬼子了,那我们为啥还要尊重你这个家伙呢?于是最近这三四年,李家的日子慢慢的变得难过了起来。

对这样的局面,李永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已经是个七十岁的老头儿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现在虽然自己不怎么受待见,但好歹还有个子爵头衔撑着。若是他不在了,李家现在这些产业,肯定会被如狼似虎的欧洲贵族们吞噬得渣都不剩。

所以,为了保住家业,必须要在欧洲主子的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而要表现出价值,那就必须在谍报方面拿出成绩!

在历史本位面,李永芳提刀上马真刀真枪的打仗,其业绩只能说是乏善可陈。但是在谍报战方面,那是真的有天赋。沈阳、辽阳的失陷,都跟他联络城内汉奸做内应有关。最狠的一次是在广宁:他先跟当时的辽东巡抚王化贞虚以委蛇,说自己投降后金是迫不得已。忽悠得王化贞相信后,派出领兵大将孙德功来策反他。结果他反而把孙德功给策反了。之后孙德功带兵吓跑王化贞,还派人封好粮库、火药库,把辽西的门户,广宁,完整的送给了努尔哈赤。后金至此第一次有了完整的火器部队、大量的火药炮弹以及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战力得到极大提升……

但是在这个位面,由于大明国内政治清明,而是一直都很强势,再加上舆论权被操于皇帝之手——大势如此之下,大明国内没几个官员会脑袋打铁的想着去做汉奸。所以虽说当年印度大撤退的时候,除了李永芳外,也有那么一二十个官员舍不得在印度的庄园和人上人的地位选择了投降。但是这群以李永芳为首的汉奸集团,上串下跳了多年,却没有成功策反大明国内的任何一个官员——相反,他们手里本来就不多的来自大明本土的亲信,却几乎在联络奔走中损耗殆尽。

如此一来,李延庚那条线,几乎就是李永芳及其身边这个汉奸团队的唯一救命稻草了。

天可怜见,六年多了,终于来信了。

说起来,这李延庚回国六年多,也是挺不容易的。

刚进入云南,他就被锦衣卫给控制了起来,进行了非常严苛的审讯。之后军方这边也对其进行了反复的审查和甄别。他一直期望的六大报记者来采访他,让他能够凭借‘大义灭亲’的壮举从而名声大噪,晋升军职的事情也没有发生。反而是在各种审讯完了后,就被扔到一边,让他进了一个‘印度归国人员安置处’的鬼地方,一天到晚就负责写军事分析报告,写驻印军为何战斗力下降,为何会突兀的遭受大败等。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毛文龙的儿子毛承斗才姗姗来迟的将他从安置处那个鬼地方给捞了出来。

虽然毛文龙丢了印度并且自杀担责,但到底是上将之子,所以当时只是挂着中校军衔的毛承斗在军中还是很有一批叔伯兄弟关照的。在他的运作下,李延庚中校平职调动到了浙江,担任驻守在浙江的一个陆军团的副团长。

浙江这个地方,以前日本不驯服的时候倒还可能成为前线。而在太平洋都几乎成了大明内湖的现在?浙江驻军更多承担的是每年把浙江境内诸多工厂的工人们分批次集中起来进行军训的工作。

就是如此平淡的工作,李延庚也没能干得太久:天启二十五年(1643),李延庚中校年满五十,因为未能晋升上校,所以被强制转业,退出了军队。

经过本人申请,兵役总局同意,李延庚被分配到南直隶的淮安府担任那里的兵役局副局长。

在淮安,他重新组织了家庭,娶了一个烈士的遗孀,收养了这位遗孀带着的两个孩子。到了1644年,这位女子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到了此时,李延庚做间谍的心已经慢慢的淡了:不管是在部队做团长,还是在地方做兵役局副局长。他都是能够通过六大报和邸报了解到大明最近这些年的运作的。在他看来,即便大明打不回印度,本土也是彻底安全的。既然如此,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官,熬到退休不好么?虽说印度那边还有自己的几个妻妾、子女,但是现在在这边重组了家庭,不也很好么?人生五十岁重新开始好像是晚了点,但也未尝不是一段崭新的人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