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方山的进士们(1 / 2)

全球战国 混吃等死 1621 字 1个月前

大明会试的放榜时间是在四月十五日。

从二月十五会试结束,到放榜的这两个月间。是考官们复核答卷,相关工作人员统计、根据明代特有的南北中榜制度划分录取进士名额、对拟录取进士再次进行身份确认乃至政审,以及给新科进士们排名次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朱由栋一点没有去插手礼部的工作:过犹不及,他对科举的干涉已经够大了。再去刺激礼部,吴道南这个软不拉几的尚书估计还是不会说什么,但是言官们可就要把这位大宗伯弹劾致死了。

这么身段柔软的臣子朱由栋怎么舍得放弃?所以,还是忍着吧。

这段时间,朱由栋更多的精力是放到了黄册重建工作上面。

说起来,从这一年的一月开始,借助各地银行,各级地方政府都拿到了方山实验室生产的专用黄册纸。然后各地以最近三年重新清查出来的户帖、身份证为依托,在各地驻军的帮助下,开始重新填写黄册。

这一年,也是大明文官、吏员、胥役等实行新的俸禄制度的一年。不管这些家伙大涨了工资后会不会继续贪,但朱由栋至少做到了一点:给国家办事的人,就算完全不贪,也能活得不错——过段时间等我开始大力反腐的时候,你们可就没什么话可说了哟。

这一年,也是设立于天津卫的大明皇家海军学院正式开学的第一年。1613年下半年开学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里第一届五百名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基础学习后,有一百三十六人选择了海军学院。李国助和颜思齐又在自己的老兄弟里扒拉了一些识字的骨干,塞入学院中。把海军学院的第一届学生人数凑足了两百人。

这一年,自朱由栋四岁开始就委托魏忠贤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后来徐光启接手。整整十一年后,在去年,徐光启终于收获了一种颗粒饱满、结穗数量更多,相对其他水稻更为抗旱的稻种。朱由栋已经委托这一代的蜀王朱至澍今年开春后就在成都实验新稻种。

这一年,朱由栋安排六大报再次集中报道了银雀山汉墓的出土文物。兵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多文献出世。自儒学一统华夏思想界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再一次让中华相当多的人所知晓。由此带来的头脑风暴,即将开始......

总之,当时间来到1616年,大明的户籍、经济、军事、吏治、民生、思想革新等,都已经看到了曙光。

......

“殿下,这是会试录取人员名单,请过目。”

“哎呀,大宗伯,会试是由礼部负责的,你们自己定了就行。孤就不横加干涉了。”

低垂的脑袋上不自觉的翻了翻白眼,抬起头来的吴道南已经是满脸笑容:“哪里,所谓为国取士,不就是为殿下和皇上取士么?所以,还是请殿下过目。”

“哈哈,大宗伯,这话可不能外传了。不然言官御史们又要说你曲意逢迎,无耻奉承了。”

朱由栋嘴上虽然笑呵呵,但一双手却飞快的从吴道南手里抓过来了新科进士名册。

定睛一扫,咦?这会元的名字,叫李嘉?

“呃,大宗伯,这个李嘉,孤记得,他是我方山学校的学生吧?”

“此事臣不知。不过负责本次会试的主考官孙慎行倒是对此子的文章大加赞赏,批了‘精准’二字的评语。虽说也有不少同考官对此子的策论不太满意,但此子后来的诗词和经义也做得极好。所以综合下来,孙慎行还是点了此子做会元。”

“嗯。”看着下面的吴道南,朱由栋陷入了沉思:孙慎行,不是东林党么?这不是在跟我挖坑吧?不过,照理说,众目睽睽之下,孙慎行当时也应该不知道手里这份答卷的考生姓名乃至出处啊。

不管了,虽说今年方山十二学子参考,我肯定不能全部录取。但若是文臣们都把我的学生点为会元了,我这个山长居然为了避嫌而将其黜落,那我这个山长未免也太怂了啊。

所以,会元就会元吧,便是有人攻击我搞科考黑幕啥的,我委屈点,就沉默不语吧。

跳过李嘉的名字,继续往下看。嗯,洪承畴、瞿式耜、何廷枢、毕自肃、方孔炤、阮大铖、魏大中、黄尊素、侯恂等人的名字依次出现。而孙传庭以及宋应星、宋应升兄弟的名字,也在这份三百多人名单的中下段找到了。

也行,能中就行了,名次什么的,朱由栋确实不奢求。

此外,本次参加会试的方山十二学子,不多不少,连同李嘉,正好是六人上榜——看来这些家伙这一次都是互相通了气,自行做了安排,以免自己这个做山长的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