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1 / 2)

云的抗日 欧阳锋 4200 字 26天前

单人雄不知道,在华北和东北的汉奸们的圈子里,有关于他和郭彪、楚天歌以及欧阳云的传言,传说中的他和郭彪两个人乃是恶魔一样的人物,郭彪喜欢吃红烧手掌、单人雄则喜欢吃人心脏。所以,才会给他们起诨号为“黑白无常”。

单人雄:“李春山,我丑话说在前头?既然你答应做这笔交易,那么就必须守诚信。我今天能带人闯进来,那么以后任何时候,甚至在你睡觉的时候,照样能够进来。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春山哪能不明白,如果说刚才不知道他是谁的时候,自己还敢冲冠一怒的话,现在,知道他是“白无常”以后,他哪里还敢说个不字,他赶紧说道:“明白,明白,我,我怎么说也是一个中国人嘛,为国家出点力,那,那是应该的。”

单人雄笑了:“那好,很快就会有人来找你。记住了,暗号就是‘刀锋’——大刀的刀,锋利的锋!”

“是。”

“那好,送我们出去吧。”

“是,是。”

第627章 突围(四)

凌晨三点钟左右的样子,下关码头,在几辆越野车车灯的照耀下,一批又一批荷枪实弹的士兵正在紧张而有序的登船。而就在江对岸,激励的爆炸声和枪声中,不时有照明弹升上半空,照得四野亮如白昼,同时,一团又一团火光腾起——显然,那里正在发生着激战。

南京守军的突围行动终于开始了,作为第一梯队的总指挥,李汉魂正亲自坐镇下关码头,在他的调度下,第一梯队的三个师以学五师为首,正在加速渡江,以期能及时对驻守江浦的友军以支援。

按照计划,第一梯队的撤退时间本在上午九点,但是,因为中央军有三个师的兵力过早的出现在高邮,直接威胁到了日军第18师团的侧翼,牛岛贞雄果断的下令部队朝江浦进发,并且于今天凌晨一点多钟,对浦口火车战发动了凌厉攻势。

浦口火车站仅仅驻扎着学三师一个团的兵力,自然不是日军的对手。而浦口一旦被占,那就意味着南京守军唯一的退路江北封死。欧阳云当然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出现,于是紧急下令,让第一梯队前蹄展开撤退行动。

因为需要过江,欧阳云最担心的便是日军会利用海空优势半渡而击。当学五师开始渡江的时候,他让李汉魂将隶属于第一梯队的炮旅完全拉到江边上,然后再辅以两艘缴获的日军炮舰,愣是组成了一道可以威胁到二十公里外江面的警戒线。

第一梯队的撤退行动将将开始一个小时,日军便察觉到了,于是想当然的,日军围城部队发起了全面进攻,其中,又以光华门的攻势最猛。光华门被爆破以后,欧阳云便清楚,这里肯定会是日军的重点进攻方向,所以将学三师一半的兵力都放在了这里,并且还配输了一个营的坦克。

夏天天亮得早,三点多钟,东方已经出现曙光。李汉魂亲自看着学五师一个团的战士登上几十条木船朝江对面开去,让叶肇继续监督五师其它各旅团的渡江行动,他来到指挥车旁边,通过步话机联系上了欧阳云:“司令,已经查清除了,进攻浦口的就一个18师团,我们在浦口已经有了一个半旅的兵力,守住绝对没问题。我现在担心的是,日军会不会增兵,如果日军以重兵堵住我军撤退路线,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还是徒劳。你看是不是让十师下来,乌江还有和县,我们一定要占领,还有裕溪口。”

吴江至和县至芜湖,这正是欧阳云他们拟定的撤退路线的最前端。而裕溪口因为是淮南铁路的始发站,对于东北军和川军还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性。

欧阳云坚决的说:“十师在芜湖绝对不能动,我们必须提防南下的日军。长江南岸现在基本上都落在日军手中,如果松井石根调重兵从江南进攻芜湖,我们怎么办?裕溪口离芜湖不远,分兵驻守不存在分散兵力的问题,那里我已经让十师分一个团过去了。老李,你必须加快渡江速度,江浦绝对不能丢,浦口火车站必须完全控制。日军在江北也有重兵,我们必须提防他们运用津浦铁路快速调集部队予以合围。”

“是。”

欧阳云刚和李汉魂通话完毕,何正降灰头土脸的跑了进来,在隆隆的炮声中,他大声说道:“司令,日军在光华门外再次调集了重炮,我军没有炮火压制,战士们伤亡很大啊!”

光华门被爆破以后,守军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利用南京城内丰富的建筑物和日军打巷战,但是,考虑到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会被日军切割包围,欧阳云选择了坚守。

早在一刻钟之前,从日军炮火的密集程度上,欧阳云就有了心理准备——死守光华门的学三师这一次的伤亡肯定会很重。现在听了何正降的汇报,脸色还是变得相当的难看。他朝外面看了看,发现天色还很暗,应该不利于日军侦察机和战机出击,便点头说:“这样,让炮团打一轮急速射,然后赶快隐蔽。”

整个第三梯队,就学三师配备了一个团的自行火炮。这样做正是为了从最坏的角度出发,万一被围的话,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拼了将火炮团全部自毁也要保住技术机密。

“我明白!”何正降说完这话,立刻跑了出去,看来是要亲自去指挥炮团。

十分钟过后,就在距离欧阳云的临时指挥所几里外的南京城里,“隆隆”的炮声响起,短短的五分钟时间,三师的炮团发射了几百发炮弹。

前天进攻受挫,让吉柱良辅的个人威望再次遭遇了沉重打击。谷寿夫在这之前对他就有相当大的成见,之所以隐忍不发依旧调集了一个旅团的兵力支援光华门,本就是期望能够一举打破僵局,能够破开南京守军的乌龟壳的,然,看似相当巧妙的破袭计划,却因为学兵军坦克和炮兵部队的出现而半途而废。甚至,那些不惜劳苦从其它方向赶来的日军连出击的机会都没有逮到。

当然,事有两面,继光型坦克还有自行火炮的威力,也让吉柱良辅找到了失败的理由。而为了破开守军的这两大利器,经过短暂的磋商之后,几个师团长一致认为,可以再发动一次大的进攻引诱学兵军炮兵出现,然后出动攻击机予以毁灭性打击。

这个计划倒也不错,可是,守军的提前突围却让他们不得不提前发动进攻,从而再次给了学兵军炮兵发威的机会。

光华门外的日军炮兵,那是吉柱良辅拿着松井石根的“鸡毛”从第6师团等日军部队借调过来的,其中,倒有相当数量的重炮。可是,因为加农炮和本来技术上的劣势,比之学兵军的自行榴弹炮,无论射程和打击能力差了都不止一成。别看学兵军只出动了一个炮团,而且只打了五分钟的急速射,依旧给予日军炮兵部队很大的打击。日军将近一个联队的炮兵部队,在这轮打击中,足足损失了两个大队。这让吉柱良辅不得不考虑后果,只得将残余的炮兵撤出阵地,暂时的搁置起来。而一旦失去炮兵的火力支援,日军火力上的优势全无,进攻再次陷入僵局。

曾经,日本人是最不怕打消耗战的,为什么呢?因为以中日双方的战损比,一旦日军出现较大伤亡的话,那么中国军队必然会出现更加惨重的伤亡,如此一来,最后首先撑不住而发生溃败的,往往就是人数占着优势的中国军队。

当然了,这种情况在学兵军异军突起于华北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别说众人双方公认的三比一了,有的时候甚至要倒过来,比如一比一点五、甚至一比二。就拿现在光华门内外战场上的境况来说,以第9师团为主的日军狂轰滥炸光华门废墟阵地已经一个多小时了,不仅寸步南进,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损失了一个多大队的兵力。

日军的进攻序列,是几个师团轮流来,基本上围攻南京城的几个师团都有份,这样一来,大家都有伤亡,其中,有几个联队长级别的军官就有点沉不住气了。

有人提议道:“要不要先停下里,等天大亮了再说?”潜台词是,天大亮的话,航空兵就能投入战斗了,到时,便能够运用这绝对优势将支那人从现有阵地上赶走。而只要共进城里,那以现在聚集在光华门外的日军数量,一定能够将南京城切割成几个区域,到时便能进行分割包围围歼大业了。

吉柱良辅一口就否决了这个提议:“绝对不行,我们必须牢牢拖住支那人,特别是学兵军。一旦脱离开了,他们肯定会跑得比兔子还快。我和欧阳云打过交道,这人判断形势的能力极强,今天这种局势一旦被打破,再想找这样的机会就难了。”

“可是这样下去,伤亡实在太大了。”

“伤亡再大也值,我们一旦缩减进攻规模,欧阳云肯定会单独留下一部坚守,然后带领大部队脱离。诸位别忘了,此人现在已经是帝国的头号大敌,不抓住这个机会剿灭他,帝国三个月攻占中国的计划将会受到严重的干扰!请诸位就再相信我一次吧!”吉柱良辅说完这句话,竟然朝比自己级别低得多的一众鬼子军官深深鞠了一躬。

聚集在光华门外的日军其它师团的军官,最高级别的不过是旅团长、师团参谋长之类的角色,在日军这种等级森严的军队里,吉柱良辅本来是完全无须对他们假以颜色的。但是,因为连着打败仗,做出了错误的估算,已经威信扫地的他也只能这样才能换取众人对自己的支持了。当然,作为一个中将对自己这些少将甚至大佐作出这样的低姿态,纵使心中再不满,他们却也只能忍着了。

“那就按将军阁下说的去做吧。”

“一切为了天皇陛下的伟业!”

于是,又一个大队被填上了战场,而这一次,日军没有动用炮兵。而似乎为了回应他们这一点,学兵军方面,炮兵也没有出现——而这意味着,双方官兵面临的将是又一场看似公平的生死搏杀。

第628章 突围(五)

时间在静静的流逝着,东方有云霞散开,片刻过后,一轮红日拨开云海,露出了红彤彤的半个脸庞。

终于进入白天,光华门外,以吉柱良辅为首的一众日军高级军官无不松了一口气。

日军以将近五个师团的兵力从七个方向向南京城发起进攻,以光华门为重点,前前后后已经投入进去将近一个师团的兵力了,可是,无论是学兵军防守的光华门,还是川军和东北军防守的其它方向,日军竟然难以寸进。这种消耗战,即使是以残忍出名的日本人,也是不能承受的。

好在,现在终于天亮了,相信航空队很快就会出现在战场上,届时,只要一举摧毁守军的炮兵,他们有信心一鼓而下,直接突破南京城的外围防线。而一旦进入城区,学兵军也好、川军也罢,必然将会被死死拖住,而一旦等主力部队调集完毕,等待支那人的必定是覆灭之灾。

下关码头,第一序列三个师的兵力已经全部渡江,浦口方向,随着中国军队后继兵力源源不断的投入战场,牛岛贞雄自知不敌,识趣的选择了后撤,撤往了乌江。

日军一旦让出道路,李汉魂立即下令学五师全速朝乌江进击。

仗打到这一步,日军的意图显然已经明朗了,依靠他们在乌江以及和县的留守部队,层层构建防御,以期最大程度的阻滞南京留守部队的撤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