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安置(1 / 2)

一路青云 夏言冰 1605 字 1个月前

白宗毅说道“能不能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新浦钢归新浦钢,但是在新浦钢之外,我们再成立一个实业集团,将老浦钢的小三产、小实业全部置入这个实业集团,统一管理、发展,对具备条件的,逐步进行改制?这样更有利于员工安置工作。”

对浦钢的搬迁新建,以及老浦钢的处置,市里面也有几种意见。其中主流的意见就是像白宗毅刚刚说的那样,新浦钢作为新的公司,采用新的管理制度,老浦钢这边一边拆一边改,老浦钢的牌子还放在那里,不作变化,老浦钢所属的小三产、小实业也逐步进行改制。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尽量减少浦钢搬迁的阻力,按照这种方案,老浦钢依然存在,只是钢铁部分搬走,其他部分保持不动,那三产和小实业的员工也就没有理由提出异议。

但是在包飞扬看来,这种做法就是自欺欺人,离开了浦钢的小三产、小实业根本没有生存下去的能力,迟早会破产。而且未来也证明了,像这样的小三产、小实业,个体、私营企业更加灵活,当然,不管是哪个行业,都有巨头存在和形成,浦钢的这些小三产、小实业也是如此,但它们成为巨头的可能性太小,除非包飞扬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上面。

所以,从过去的实践来看,公有制的小三产、小实业效果并不好,放开以后,却能够搞活。

包飞扬更倾向于借着浦钢搬迁这个机会,直接将浦钢旗下的小三产、小实业全部放开,能卖的都卖掉,能转制的尽量转制,如果不改的话,这些企业变好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相比之下,白宗毅更倾向于保守一点,先维持这些小三产、小实业的情况不变,另外组建新浦钢,然后再逐步改善这些小三产、小实业的经营情况,或者进行改制。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浦钢搬迁的阻力和变数,白宗毅说道“改革不能够操之过急,尤其是在新浦钢建设的关键时期,如果大规模进行小三产、小实业的改革,要解决这一万多名员工的安置问题,稍有不慎,都会引发激烈的反应,会对新浦钢的建设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白宗毅倒是不反对对小三产、小实业进行改制,不过他认为没有必要操之过急。

包飞扬摇了摇头说道“这些小三产、小实业,原本就是为浦钢服务,或者周边的小实业,现在浦钢的钢铁业务搬走以后,这些小三产、小实业也就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只有改革才能激发他们的活力,否则就只能不死不活地等死……”

包飞扬说的话很重,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小三产、小实业现在是什么状况,大家都很清楚。说白了,这些小三产、小实业,有的刚开始还是为了企业配套的服务,或者为企业扩大了业务范围,但是到了后来,基本上也就成为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地方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搞增强企业自主权、搞承包经营、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浦钢要裁汰冗员,往往将年纪偏大、缺乏技能的员工塞到小三产、小实业,另外一方面,为了照顾员工,往往将他们的配偶、子女安排进这些企业,造成这些企业的冗员状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很多干部和关系户的家属被挂职到小三产、小实业吃空饷,成为吃空饷专业户收容所。

不仅仅如此,小三产、小实业还是不胜任工作的干部的收容所,国企里面,管理制度僵化,能上不能下,很多中层干部不管以前是如何成为干部的,上去以后,不管是无法胜任工作、完不成业绩、出现经营火安全之类的责任事故,又或者出现作风问题等等,明明不适合担任干部了,却不会被解职或者降职,有的继续尸位素餐,有的则安排到旗下的小三产、小实业继续担任级别相同的干部。所以小三产、小实业的领导往往数量众多,有的单位甚至出现领导比员工还要多的情况。而这些领导干部不但维持着原来的福利待遇,还掌握了相应层级的权力,以这种干部的工作能力,可以想象他们会将企业搞成什么样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小三产、小实业已经大部分沦为垃圾站。主体企业不要的干部、不要的员工、不好处理的关系户,统统放到小三产、小实业。一些小实业甚至还要承担主体企业的亏损和错误……

浦钢旗下小三产的业务基本上都是浦钢的,一旦浦钢不这些业务了,这些小三产就必须要去市场上找业务,而以它们的人员配置和管理方式,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还是会成为新浦钢的负担,跟现在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