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吏治,公学(1 / 2)

逆流伐清 样样稀松 1677 字 28天前

高高在上的皇帝并非高枕无忧,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通常都会有一种危机感,生怕臣子不忠,生怕佞臣篡权,对每一点星星之火都要防微杜渐,随时扑灭,以免失去控制,形成燎原之势。

正因如此,历朝历代的特务机关便在这种情形下产生。最有名的自然当推明代的“厂卫”,其荼毒臣民的残酷和恐怖令人谈虎色变。所以,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公开的任用特务,不得人心,且目标太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皇帝对下情不能不周知,耳目不能没有。

“人君深居九重,与外界隔阂,政事则委诸大臣。但又恐所托非人,为非作歹,贻误苍生。”膝上坐着嘉儿,旁边偎着柔儿,朱永兴正拿着密折给女儿们讲解着,“这密折制度便是父皇的耳目之一,以周知庶务,通达下情。”

“父皇,这上面也没说什么大事呀?”柔儿有些无聊地翘着小脚丫,说道:“这不耽误您休息嘛?”

“治大国如烹小鲜,由小见大,要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朱永兴指着密折上的文字详细解释道:“上面说贫人陈怀金拾得江南客王盛银二十四两八钱,全数送还,力辞酬谢。这是什么,小民慕义,风俗休美之明征,国家实在之祥瑞也。若是父皇亲口面谕或朱批,会对臣工万民起到莫大的启发、鼓舞、教育作用。”说着。朱永兴拿起朱笔,批道:细民美行叠见滇省,诚所谓瑞事也。朕心甚悦。另旨谕部,赏米、布匹,并给匾额,以施良淑。

何等官职才有资格密奏,谁也说不清。与其说依品级,不如说视与皇帝的关系而定。有密折专奏权的不一定是大员,有高官显贵。也有微末、芥子之官,星星点点遍布全国。分不清谁拥有这种权力。谁要是卖弄或暴露自己拥有密折权,密折权很快就会被朱永兴剥夺掉。

这样一来,有密奏折是皇帝的信重,能得到朱批中称赞和鼓励。更是一种荣幸和荣耀。

“卿之足疾如何了,尚饮酒乎,若饮可戒之,当惜自身。”朱永兴又在一份密折上写下了慰勉之语,然后笑着摸摸两个女儿的小脑袋。

一段关怀、鼓励和赞语,在封建时代,由皇帝向臣工表达,人臣能不对皇帝忠心耿耿,更加鞭策自己职守敬业、努力上进?

“说起来。这个密折也就是一种比较严密的信访制度。”朱永兴不厌其烦地女儿讲解着,“就和监察部刚刚实行的接受举报制度差不多,目的就是广开言路。加强监督,即便是一方大员,也不能擅权,更无法封堵下面的检举控告。”

“武则天好象有类似的——”柔儿歪着小脑袋想了想,一拍小手,笑道:“对了。叫密匦。可父皇的比她更厉害,是吧?”

“你问我哪?臭丫头。”朱永兴笑得开心。把女儿把怀里搂了搂。

嘉儿还小,听不大懂,耐着性子半天,终于忍不住打了个呵欠,有些无聊地斜睨着旁边桌上的“哆啦a梦”。

“好了,该去睡了。”朱永兴笑着摸摸这个,捏捏那个,都是自己的“小棉袄”啊!

车驾已过黄河,进入了山东境内,这里的境况看起来要好一些。毕竟是明军先光复的,鞑虏未来得及大肆劫掠破坏。对此,朱永兴稍感欣慰。

可还有一件事情令朱永兴不太爽快,那便是群臣建议的去曲阜拜孔庙。尽管朱永兴认为儒家学说有可取之处,拜孔庙也是收天下文士之心的政治举动,但却始终没有痛快地答应。原因很简单,他可以尊敬孔子这个大教育家,但却对孔家后人鄙夷得很。

不管是华夏,还是夷狄,孔圣后人都迎奉如常,一个衍圣公的名号从宋朝,历经元、明、清,能够一直保持,凭的就是这种“超然”的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也甘心地为各朝统治者歌功颂德,成为统治者笼络人心的一个宣传工具。

孔子的学说历经各朝各代,已经被曲解或篡改得脱离了本来质朴的本质;孔家的后人也是如此,他们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脊梁。没有国家、民族大义,没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呆在那一亩三分地上,享受着为封建帝王提供恭顺思想而得到的优厚待遇。这样的孔庙,这样的孔家后人,值得朱永兴去拜吗?

秦松是千古罪人,其曾孙秦矩却是抗金名将,全家七口尽死于蕲州;岳飞是抗金名将,其子孙岳升龙及儿子岳钟琪却是康熙、雍正时的清军将领,严格意义上的汉奸兼奴才。岳钟琪更是卑鄙无耻,出卖了劝他学乃祖岳飞起兵为明复仇的曾静,引发了吕留良案。

朱永兴不信血统论,更不以某某的先人来判断善恶忠奸。所以,他不去曲阜,起码不在孔府拜孔子。而且,在时机成熟时,他要剥夺衍圣公这个特殊公爵,使其不能再得益于先祖孔子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