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战后的余波(一)(1 / 2)

蜀汉的复兴 混吃等死 1887 字 1个月前

西元268年八月十七日,成都,南北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

“诸位,这就是我们司闻曹在十五天前从长安前线带回的战报。总之,由于句将军的反正,我大汉的精锐在大将军的带领下,前所未有的突破了子午谷。成功的绕到了敌军主力兵团的背后。虽说由于敌将杜预反应及时,应对得当。大将军未能拿下长安。但我大汉追求多年的双方主力野外决战的机会终于出现了,哼哼哼,打野战,我大汉怕过谁来?!只要我们在野战中获胜。雍凉就一举拿下了!”

“这位司闻使说得好!在下八个月来每次都来听战报。可以说,除了段谷之战外,我大汉打野战,从未有过一败!”

“是啊是啊,在下也坚持来听了七个月了。经各位司闻使解说,在下对我大汉子弟兵的野战之能深具信心。至于段谷,那不过是昔年大将军轻视了邓艾而已……再来一场的话,胜败尤未可知也。”

从关彝和姜维出兵北伐开始。吕雅按照关彝的命令,派出司闻使在蜀汉内地的各个县城的中心位置都展开了战情通报。这样的通报每半个月一次,主要就是公开宣讲蜀汉的这次北伐。间或夹杂着一些蜀汉以前北伐的故事等。

在将近十个月的时间里,来听的人越来越多,其战报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整个蜀汉全国上下一百多万在籍百姓,第一次对本国的北伐有了全面而直观的认识。第一次对本国数十年来那群坚持兴复汉室的傻瓜有了深刻的了解。第一次对自己身处的这个“汉”有了极大的认同。

“嘿!这就等着关中大决战了。那石苞老贼定然不是大将军的对手!”

“是啊是啊,别忘了我们的大司马还在他背后呢。要是他和大将军激战正酣的时候,我们的大司马……”

“哼哼,就凭那老贼,面对我们的大将军,能撑到大司马出手?说不得大司马一觉醒来,长安就已经到手了。”

就在众多吃瓜群众展开各种yy的时候,三个身背红色彩旗的骑兵驱动着胯下战马以极高的速度奔跑了过来。

“捷报!大捷!炎兴五年八月初四,大司马与大将军联手在茂陵与贼酋石苞决战!得世宗武皇帝庇佑,我军大胜!长安,光复矣!雍凉,光复矣!”

“大汉万岁!”

“大汉万岁!”

“酒馆在哪里?今夜不醉不归!”

“同去同去!为大将军贺!为大司马贺!为我大汉贺!”

这三位信使的到来,犹如平静的湖面被砸下一块巨大的石头。在一阵阵涟漪中。整座成都城,都迅速的陷入了一种痴狂的欢乐气氛之中。

……

“臣大司马彝、大将军维……平北将军俶等叩首陛下。炎兴五年,王师再次北伐。幸赖列祖列宗庇佑,各军将士忠勤王事,各方豪杰踊跃归附……王师一克陇西,再下凉州,三取长安……贼军狼奔豕突,贼将非败即亡。至炎兴六年八月,雍凉已尽光复矣。汉室之复兴,至此业已杳然在望……关中,千里沃野,强秦以此为基,遂横扫六合,鞭挞宇内。长安,帝业之都,前汉定鼎于此,遂长有天下,四海宾服。加之关中百姓不见汉旗久矣,不闻汉歌亦多时矣。升斗小民,欲见陛下之御撵,犹如久旱之禾苗渴盼甘露矣。虽然,潼关未下,长安实乃边境,但臣等已于华阴再筑新关,加之贼军二十万皆已全歼,贼已破胆。故长安实乃固若金汤耳。况岂不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乎?故臣等斗胆议于陛下,请迁都长安,昭告世人,汉归矣!”

西元268年八月下旬,在初步定下针对异族的方略后,关彝和姜维等人联名向刘禅起草了一份奏章,议题只有一个:迁都。

大司马这会在蜀汉内部的声誉已经远超诸葛丞相了。但是雍凉这两州呢,各族首领,各世家大族是认大司马的。但普通老百姓不认啊。所以,还得刘老板亲自出马来关中晃悠一圈。才能真正的让关中的老百姓归心。

再说了,以后大司马这位权臣就要在关中常驻了,不把皇帝带在身边怎么行?

作为权臣,关彝的姿态一向摆的很低。但是呢,你要是以为他的姿态低就可以不听他的,呵呵,一定会有无数的大臣出来劝说你听他的。那语气会一次比一次重。所以,这封关彝和姜维的联名奏章,并不是请求,而是要求。

而当关彝提出这个要求之后,前面大半年基本都很安静的成都政坛,似乎一下子活了过来。

……

九月初一,子时。

成都是没有夜市的,就算是那些勾栏瓦肆到了这个点也差不多偃旗息鼓了。所以当高逢的坐车在这个时候从西向东横穿成都城时,车轮在地面摩擦发出的声响变得特别突兀。

高逢,是蜀汉前右将军、玄乡侯高翔(就是街亭之战中在马谡后面防守列柳城那位)的儿子。高翔死后,高逢袭爵。这时候除了乡侯爵位之外,也是尚书台的尚书之一。

高家祖籍扬州富春,算是东吴皇室老乡。早年高家的先祖跟随刘焉进入益州并且扎根。到了高逢这会,已经是第三代了。

所以,高家是东州派。

“哎,这个时候太子见召,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啊。”长叹了一口气,高逢把头靠在车窗附近,心情有些忐忑。

虽说高家是东州派,但总的来说,高家在东州派里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家族。其存在感一直都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