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真彩云之南(五)(2 / 2)

蜀汉的复兴 混吃等死 1801 字 1个月前

“无当飞军的价值老夫当然知晓。但是,自丞相平定南中以来,四十年间,南中人役于王事的已经超过了三万人。三万人啊!子丰,你要知道,现在南中七郡,民册上的人口,即使加上那一万多陇西俘虏,一共也只有十二万!其中还有七万多是汉民!如果你又要在南中征兵,征少了无济于事,征多了恐怕南中又会不稳!”

“这个我当然知道。但绍先公应该知道,南中七郡,实际人口约莫将近七十万!这其中大部分人,都属于各个部族的头人,不在民册之上。”

“这又如何?老夫知道你有钱,前些年也找孟休明(孟琰)买了好几万人。可是那些人都是他去从别的寨子里抢来的,那些人都是没啥战斗力的。真正有战斗力的,还是各个豪酋的私兵。可是他们又怎么舍得把私兵拿出来给你?南中,我们汉人集中居住的地方还好。高山密林之处,其实还是如同乱世:一个寨子里的青壮少了,等待他们的就是灭亡。”

“嗯,绍先公说得有道理。其实,南中现在的情况,和小子以前在涪陵郡面对五溪蛮的时候很相似啊。这样吧,请绍先公抽点时间,陪我去见一下孟休明。”

很多对西南三省不太了解的人,往往潜意识的认为彝族这个民族主要就是四川的凉山州才有。这当然是很大的误解,其实,在云南的彝族人一点都不少,而且一样有自己的自治州(楚雄、红河)。

而在关彝所处的这个时代,孟获、孟琰都是夷人(彝族人)。

作为在诸葛亮时代,跟随诸葛亮北伐过的孟琰,此时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的部族,是南中最强大的部族。拥有的私兵不下三千人。

但是,孟琰心里也很清楚:作为蜀汉政府和南中土著沟通交流的主要载体。孟家不能太弱,不然在南中土著里面说话就没有分量。但也绝不能太强,否则蜀汉政府就会睡不着觉。所以这些年来,孟琰始终精细的控制着自己部族的规模:总人口一万人左右,精壮三千人——当然,既然是精壮,那就全部都是孟琰的私兵。

“休明公,您和我家三叔都是老熟人了,所以做侄子的不说客套了,直接进入正题可好?”

“哼,那个花关索在我们南中可是欠了一屁股的风流债。你这个小崽子又想来跟我打什么秋风?”

“我三叔的债跟我有啥关系?休明公,小子三年后要北伐。准备重建一支一万人规模的无当飞军。”

“嚯!臭小子好大的口气。说吧,你想怎么办?”

“朝廷要在南中征兵,这次征兵呢,实行自愿原则。绝不要求两丁出一四丁出二什么。就两字:自愿。当然哪,我也不是什么歪瓜裂枣都收,还是要审核的。但只要被录用的,他的家人,或者他指定的某人,都可以得到一万钱和一百石粮食。”

“臭小子,我知道你有钱。你这个价格也肯定能够吸引到很多南中人的响应。但是你以为随便找个南中人就是无当飞军了吗?”

“我当然不会这么认为。所以休明公,你的孟家。要给我一千精锐做教官!”

“哧~~凭什么?”

“两条。第一,你选一个像样点儿子或者孙子,进入我大司马府。年底我们复兴社的股份要重新分配,到时候我让他进入复兴社做股东。股权最低不低于一厘。第二,你给我足够的私兵,我允许你往牂牁郡吞并雍家、朱家的部族。嗯,你的部族上限,可以扩充到三万。”

“此话当真?”

“当真,不然我把绍先公拉上干嘛?是吧,绍先公?”

“哎,孟休明,你我是不担心,毕竟是跟过丞相的人。但你的儿孙辈……”

孟琰的儿孙辈?那有啥好担心的?我费心费力的把铜矿、玉矿设在这里都是为了啥?我还提前几年布局改良稻种又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提高这里的生产力,改变这里的生产关系么?最多二十年,南中广泛存在的部族制就会瓦解。到时候,自耕农经济一样会像巴蜀那样成为这里的主体经济。到时候哪个头人想反?他大可以来试试嘛!

“呵呵呵,绍先公放心。这南中啊,很快就要不一样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