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君臣相见(1 / 2)

贞观大闲人 贼眉鼠眼 1848 字 1个月前

李素随着宦官出了礼部官衙,径自来到太极宫前。

宦官很和气,一路走一路为他介绍朱雀大街上的各个官衙,进了太极宫门后,宦官的神情也变得肃然起来。

太极宫的正门是承天门,这个门李素不能走,那是百官上朝时才开启的,宦官领着李素走的是左侧的永安门,经过鼓楼后再进兴仁门,兴仁门内便是三省之一中书省的官衙,绕过中书省,直进晖政门,宦官告诉李素,陛下在晖政门内的安仁殿召见他。

李世民召见大臣一般都是两仪殿,或是甘露殿,而召见李素却选在属于后宫范围的安仁殿,这说明李世民把李素当成了自己人,还是……没把李素当男人?

宦官领着李素到了安仁殿正门前,嘱咐李素整衣冠,脱鞋,然后进殿禀奏,很快,殿内传来宦官尖细悠扬的传唤声。

“宣,泾阳县子李素进殿——”

李素脱了鞋,穿着足衣垂头躬身走进殿内,悄然抬眸一扫,发现一个穿着明黄衣袍的人远远站在殿内,李素急忙隔着老远行礼。

“臣,泾阳县子李素,拜见陛下。”

直起身子,循着声音望去,李素不由一呆。

竟是那位工部官员?

空旷的大殿内,李世民和李素相对而望,久久沉默。

李世民忽然朝李素和煦一笑:“很熟吧?见过两次面了,今是第三次,是不是很意外?朕竟不是工部官员?”

李素垂下头,在李世民看不见的视觉死角飞快撇了撇嘴。

第一次见面就觉得这位工部官员有来头,特别是东阳为了他竟派侍卫送钱来,当时李素就有过许多猜测,这些猜测里自然也包括皇帝的身份。

现在看到李世民身披黄袍站在他面前,说实话,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外。

李世民拂袖指了指旁边的方榻:“坐!”

李素老实坐下,跪坐的姿势很不舒服,身子调整了好几次才勉强坐稳。

李世民捋了捋长须,很认真地打量着李素,锋利的目光盯得李素浑身发毛,后背不觉沁出一层冷汗。

良久,李世民展颜一笑:“倒真是少年英杰,果然没让朕失望,松州之战若没有你,胜负且先不论,我关中子弟不知要死伤多少,说说,那个小陶罐你怎生弄出来的?”

李素也不敢胡说八道了,想了想,道:“火药这东西,其实很早就有了,前隋时有道士炼丹,丹房常有走水,且能听到巨大的声响,这便是最早的火药,臣弄出小陶罐亦是问过许多炼丹的道士后,闲暇无事时自己琢磨出来的……”

说完李素颇觉汗颜,貌似这番话……还是胡说八道啊。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笑笑,换了个话题道:“此物犀利无比,牛进达派人送来的秘方朕认真看过,亦叫金吾卫府兵亲手试制过,果然厉害霸道,朕问你,若朕欲以此物威服天下,尔意若何?”

李素眼角抽了抽。

既然造出了这东西,李素从来没后悔过,至于能否靠它威服天下,还真说不好,要看用在谁手里。

曾经有一个朝代,那是个标榜气节的时代,君臣一体,共治天下,因为气节二字,甚至喊出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口号,气势不可谓不恢弘大气,而且那个时代的火器也非常发达了,然而国祚却不到三百年,最后亡于关外刀马弓箭之下,末代皇帝满腔愤恨吊死在煤山,好好的帝国从此灭亡。

为何一个火器发达的朝代没能威服天下,反而亡于最原始的冷兵器之下?

天灾人祸的诸多因素不说,终究还是握着火器的人冷了心,丧了胆。

如今是大唐,而且是贞观年间的大唐,正是万众归心,兵锋最盛之时,李世民若欲威服天下,有没有小陶罐,真的很重要吗?

片刻之间,李素想到了很多,甚至脑海里已组织好了语言,打算将“威”与“德”的道理说给李世民听,抬头正要说话时,却见李世民那双满含笑意的眼睛,李素悚然一惊,顿时清醒了。

暗暗苦笑不已,自己一个十几岁的小屁孩子,难道这位雄视天下的帝王真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何德何能啊。

于是李素立马改口:“吾皇吞吐宇内,扫荡天下,我大唐得遇英主,幸何如之,臣为大唐贺。”

李世民果然哈哈大笑,对李素的回答甚为满意。

“倒是个灵巧人,牛进达还派人给朕送过一副马蹄铁,也说是你所造,此物出世,不知救了我大唐多少良马健驹,此功之大,不逊于小陶罐,说来你前前后后立下不少功劳,封尔一个小小县子却是委屈你了,奈何你年纪太小,封爵过甚恐朝中非议……”

李素急忙接口:“县子好,臣很喜欢,多谢陛下厚赐。”

李世民眯着眼打量他一阵,抬手指了指他,笑道:“小子油滑得紧,朕今日召见你并无他事,便再给你下道特旨,日后若又弄出什么新奇的物事或国策,尽可直接上奏,你若宫外求见,朕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