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 海外建国?(1 / 2)

独断大明 官笙 1851 字 1个月前

八月的时候,朱栩抵达南直隶,在应天府接见陈奇瑜等一干大员,而后便行走于南直隶各处。

这里是大明最为斐翠之地,‘南京’之名不止是个名字。

南直隶巡抚陈奇瑜,清田小组副组长,南直隶参议秦政益等陪同着朱栩,正在秦淮河上泛舟。

秦淮河两岸一如过去的亭台楼阁,灯红酒绿,若有若无的丝竹声弥漫在水面上,经久不消。

陈奇瑜没有想到朱栩会来这里,神色多少有些尴尬,还是解释道:“皇上,从景正五年以来,秦淮河上的教坊就少了大半。臣去年想要关停这些教坊,最终还是留了一些。”

所谓的‘食色性也’,有这些教坊青楼给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有个发泄之地,总比他们四处惹是生非的好。

这大概是陈奇瑜,甚至是整个大明管理层的想法。

青楼自古长存,自有其道理。

朱栩对这件事倒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不置可否的道:“关不关你们看着办,不过一定要守法,要是有人卖老婆卖女儿进去,奸淫幼童,或者是逼良为娼,杀人越货之类的无恶不作,那就绝不能轻饶!现在没人告状到朕这里,如果有一天,有人拿着状纸来给朕添堵,朕就来为难你们。”

陈奇瑜连忙躬身,道:“皇上放心,臣一定谨记圣谕,不敢懈怠!”

小舟摇摇晃晃,在水里慢慢的游走,朱栩身后的李香君将一杯茶递给朱栩,又安静的坐回去。

她这一次是借着机会来寻亲的,她十岁左右被朱栩带入京,一晃就是近十年了。

朱栩接过茶杯,没有喝,道:“南直隶是我大明最为繁盛之地,牵动我大明根基,发展要清晰,目标要明确,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只知道当官,却不知道如何发展,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人,不要也罢。朕看过你们上奏的计划书,说实话,朕有些失望。”

说到这里,朱栩顿下,喝了口茶。

陈奇瑜,秦政益神色一凛,躬身做认真聆听状。

朱栩抱着茶杯,看着不远处旗帜飘飘的一处教坊,道:“第一,城市规模要扩大,要做好有更多城市人口的准备。第二,农业是根基,也是跳板,不要将人都锁死在土地上,要流动起来。第三,要知道一个城市发展的优缺点在那里,扬长补短,做大做强……”

陈奇瑜,秦政益认真的听着,丝毫大意不敢有。皇帝不轻易开口说话,一说话就是题目,将来要考!

朱栩说了一阵,总结性的道:“目前农业改革如火如荼,将来会如何,我们都有一个预料。另一个就是海贸,海贸的发展随着朝廷的‘四万万白银计划’,得到了迅猛提速,你们这些地方大员,不要光看着朝廷努力,自身也要跟上,做好目标,计划。农业,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包括丝绸,布匹等手工艺,也包括开矿,冶铁等半重工业。朝廷会不断颁布政策,你们地方要跟上,执行,推动我大明社会的进步……咱们不能只盯着大明这巴掌大的地方,要有全局的眼光,世界那么大,你们就不想出去走走看看?”

陈奇瑜躬身,肃色道:“陛下的话,臣都记在心里。”

秦政益则不多言,他资格还不够。

虽然他是政院系第一个进入省级高官序列,但在整个大明的官场,他依然是不起眼的‘小吏’。

同理可得,政院系虽然大举入仕,在朝野掀起巨大波澜,但依旧还在底层,还不够到影响、左右朝局的地步。

朱栩仿佛没有听到陈奇瑜的话,忽然转向李香君道:“永宁那丫头干什么去了?这一天也没见人影。”

李香君坐在朱栩不远处,恬静无声,直到朱栩问话这才抬头倾身,脆声声的道:“公主说想去贡院看看,一大早就去了。”

朱栩摇了摇头,道:“这丫头,一天一个想法,全是三分热度。晚上你让她跟朕与皇后吃饭,她要是不来,朕就揍她。”

这样的对话在宫里很正常,李香君很自然如常的应了声。

倒是陈奇瑜与秦政益有些头皮发紧,心里揣度朱栩的话是否若有所指,在敲打他们。

朱栩又喝口茶,心情倒还不错,道:“秦政益,说说苏扬杭三府的事。”

秦政益立即躬身,语气果断利落,道:“回陛下,目前苏扬杭三府的土地整合还在加速中,预期后年完成。水渠等水利设施也在加紧按计划推进,预期后年完成。农具,耕牛,化肥,农药等,已经设立以及招标了众多商行,集中供应,力争三年内推广完成,以后无需朝廷再插手指挥。目前,苏扬杭三府的户籍工作进行了大半,预计总户丁四百二十万左右,缺额在三百万左右,臣已经上书内阁,请求整合人口,补充苏扬杭三府所缺。各级官吏,衙门已经基本就位,‘新政’的要求正在不断深入推进……”

苏扬杭三府之所以缺人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土地开垦,土地数量增多。第二个是土地集中化被打破,利用率提高,分下去后会有很多的剩余。第三,就是多种原因下的人口减少,造成地多人少。

当然,总体来说,大明的土地是远远足够的,之所以百姓们活不下去,原因就是土地高度集中下的天灾造成的减产,继而士绅以及统治阶层剥削依旧甚至日益加重,这种矛盾不可调和下,就是官逼民反。

朱栩听着秦政益的话,微微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