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质量缺陷(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740 字 24天前

显然,这正是美国的弱点。

到了一九四三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

这就是,美国陆军也在疯狂的扩充装甲部队,并且大举向红俄与英国提供坦克等装甲兵器,因此美**事工业对装甲钢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由此,导致了一个严重结果,即装甲钢的产量满足不了需求。

当时,美国钢铁企业曾经设法提高装甲钢的产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也正是如此,美国制造的坦克战车才性能平平。拿“谢尔曼”m4型坦克来说,其战斗重量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黑豹”相差不大,但是在火力、防护与机动性能上,都远远比不上“黑豹”。

在海军的战舰上,这样的问题也存在。

事实上,在“依阿华”级战列舰上,装甲钢的质量问题体现得十分明显。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在美国参战前夕开工建造的,等到了组装装甲的时候,美国已经投入战争,而且承担了主要的援助任务。在一九四一年,美国为红俄提供的武器装备就占用了上百万吨的钢铁产量。此外,美国还得为英国提供援助,帮助英国皇家陆军在北非与德意联军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坦克战车的制造优先权显然更高。

结果就是,用在“依阿华”级战列舰上的装甲钢的质量严重缩水。

根据中国海军在战后做的测试,“依阿华”级所用装甲钢的硬度标准非常低,根本没有达到美国海军提出的最低要求。要命的是,这些钢板在制造之后并没有进行严格检查,即便做了筛检,在发现问题后也没有进行正确处理。比如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就有三分之一的装甲钢板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而在任何情况下,这些有问题的钢板都应该返厂,即回炉重炼。可惜的是,美国海军根本没有这么做,只是要求厂家进行简单处理,然后就装到了战舰上。

把装甲钢的质量考虑进去的话,“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防护就不怎么样了。

甚至可以说,“依阿华”级的防护还不如前两艘“南达科他”级,因为这两艘战舰是在大战爆发前建造的,大战爆发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主要建造工作,因此装甲钢不存在质量上的问题。

当然,即便没有装甲钢的质量问题,“依阿华”级的防护也算不上强大。

别的不说,“依阿华”级是按照战前的防护标准进行设计的,其主装甲带只要求能够抵挡住十六英寸普通穿甲弹。显然,对战争期间出现的新式穿甲弹,这个防护标准就低得有点离谱了。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连美国海军对“依阿华”级的防护都没有信心。

主要就是,美国海军自己做过测试,发现“依阿华”级的主装甲带在大部分范围内都无法应付十六英寸新式穿甲弹,更别说中国海军在一年前就已经获得的钨合金穿甲弹与次口径穿甲弹了。

中国海军在战后做的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三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在通常交战范围内,就肯定能够打查“依阿华”级的主装甲带,而更先进的次口径穿甲弹几乎能在全射程范围内打穿“依阿华”级的装甲。

当然,这不仅仅是“依阿华”级的问题。

包括“南达科他”级的后两艘在内,在一九四二年之后建造完成的美军战舰,几乎都存在装甲钢质量不过关的严重问题。

事实上,这也成为了美国海军启动“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工作的主要原因。

在没法通过提高装甲钢的质量来提高防护能力的情况下,美国海军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增加吨位、增加装甲的厚度来提高防护。结果就是,“蒙大拿”级的设计排水量就达到了惊人的六万吨与七万吨,超过了“腓特烈三世”级,而增加的排水量中,除了增加一座三联装主炮炮塔之外,几乎全都用在了装甲防护上。为了提高装甲防护,“蒙大拿”级甚至降低了主机的输出功率,设计最高航速也降到了三十节。可惜的是,“蒙大拿”级的命运还比不上日本海军的“大和”级。在一九四三年底,美国海军就终止了“蒙大拿”级的设计工作,随后取消了所有建造计划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依阿华”级是一种很强大的战舰,不过更多的是在其外表,而论战斗力的话,“依阿华”级最大的提升在火力与速度上。相较于“南达科他”级,“依阿华”级的防护水准不但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因为庞大的舰体所带来的中弹面积增加而有所降低,综合防护能力并不理想。

这样的战舰,能在太平洋上给美军带来胜利吗?